古诗
  目 录

  前言

  王 勃(一首)山中

  宋之问(一首)渡汉江

  张 说(一首)蜀道后期

  贺知章(二首)咏柳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祖 永(一首)终南望残雪

  张 旭(二首)山中留客

  桃花溪

  王 翰(一首)凉州词

  崔 颢(二首)长千曲

  “君家何处住”

  “家临九江水”

  王之焕(二首)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登鹳雀楼

  孟浩然(一首)宿建德江

  储光羲(一首)江南曲

  “日暮长江里”

  王 维(九首)鹿柴

  白石滩

  辛夷坞

  鸟鸣涧

  山中

  少年行

  “一身能擘两雕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

  崔国辅(一首)小长干曲

  王昌龄(七首)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大漠风尘日色昏”

  “玉门山峰几千重”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越女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岑 参(五首)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逢入京使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山房春事

  春梦

  高 适(二首)营州歌

  别董大

  严 武(一首)军城早秋

  常 建(一首)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

  李 白(十六首)静夜思

  横江词

  “海神来过恶风回”

  秋浦歌

  “炉火照天地”

  “白发三千丈”

  峨眉山月歌

  赠汪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哭晁卿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望天门山

  永王东巡歌

  “三川北虏乱如麻”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夜下征虏亭

  越女词

  “耶溪彩莲女”

  刘方平(一首)月夜

  李 华(一首)春行即兴

  民 歌(一首)哥舒歌

  金昌绪(一首)春怨

  杜 甫(五首)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赠花卿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三绝句

  “殿前兵马虽骁雄”

  江南逢李龟年

  孟云卿(一首)寒食

  刘长卿(二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张 谓(一首)早梅

  钱 起(一首)归雁

  李 端(一首)闺情

  张 继(二首)枫桥夜泊

  阊门即事

  韩 翃(一首)寒食即事

  戎 昱(一首)塞上曲

  韦应物(二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滁州西涧

  张 潮(二首)彩莲词

  江南行

  柳 淡(一首)征人怨

  戴叔伦(四首)苏溪亭

  兰溪棹歌

  过三间庙

  塞上曲

  耿 韦(一首)代园中老人

  司空曙(二首)江村即事

  梁城老人怨

  畅 当(一首)登鹳雀楼

  卢 纶(三首)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月黑雁飞高”

  山店

  于 鹄(一首)巴女谣

  胡令能(一首)咏绣障

  李 约(一首)观祈雨

  崔 护(一首)题都城南庄

  孟 郊(一首)洛桥晚壁

  吕 温(一首)贞元十四年甚见权门移芍药

  张 碧(一首)农父

  李 贺(九首)南园

  “花枝草蔓眼中开”

  “寻章摘句老雕虫”

  马诗

  “此马非凡马”

  “大漠沙如雪”

  “内马赐宫人”

  “伯乐向前看”

  “武帝爱神仙”

  昌谷北园新笋

  “斫取青少写楚辞”

  柳宗元(四首)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江雪

  张仲素(一首)秋闺思

  “碧窗斜日蔼深晖”

  卢 仝(一首)逢病军人

  陈 羽(一首)从军行

  韩 愈(二首)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李 益(五首)从军北征

  夜上受降城闻笛

  度破纳沙

  “眼见风来沙旋移”

  塞下曲

  江南曲

  张 籍(四首)秋思

  凉州词

  “边城暮雨雁飞低”

  “凤林关里水东流”

  蛮州

  王 建(四首)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人谣

  雨过山村

  雍裕之(一首)农家望晴

  元 稹(二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行宫

  刘禹锡(九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竹枝词

  “山上层层桃李花”

  “杨柳青青江水平”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莫道谗言如浪深”

  石头城

  乌衣巷

  再游玄都观

  贾 岛(一首)寻隐者不遇

  刘 皂(一首)旅次朔方

  皇甫松(一首)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

  李 绅(二首)悯农

  “春种一粒栗”

  “锄禾日当午”

  白居易(七首)夜雪

  竹枝词

  “巴东船舫上巴西”

  暮江吟

  大林寺桃花

  采莲曲

  问刘十九

  代卖薪女赠诸妓

  韩 氏(一首)题红叶

  李德裕(一首)登崖州城作

  张 祜(二首)宫词

  “故国三千里”

  赠内人

  朱庆馀(二首)宫词

  闺意献张水部

  雍 陶(一首)题君山

  杜 牧(七首)过华清宫

  “长安迴望绣成堆”

  长安秋望

  江南春

  泊秦淮

  题村舍

  山行

  秋夕

  姚 合(一首)穷边词

  “将军作镇古浦东州”

  令孤楚(一首)少年行

  “弓背霞明剑照霜”

  温庭筠(一首)咸阳值雨

  李商隐(六首)瑶池

  贾生

  隋官

  “乘兴南游不戒严”

  夜雨寄北

  霜月

  登乐游原

  赵 嘏(一首)寒塘

  李群玉(一首)引水行

  皮日休(二首)钓侣

  “严陵滩势似云崩”

  汴河怀古

  曹 邺(二首)官仓鼠

  筑城词

  “呜呜啄人鸦”

  陆龟蒙(二首)怀宛陵旧游

  新沙

  黄 巢(二首)题菊花

  菊花

  钱 珝(二首)江行无题

  “兵火有余烬”

  “远岸无行树”

  聂夷中(二首)田家

  公子行

  曹 松(一首)己亥岁感事

  “泽国江山入战图”

  章 碣(一首)东都望幸

  崔道融(一首)田上

  罗 隐(三首)蜂

  雪

  感弄猴人赐朱绂

  来 鹄(一首)云

  韦 庄(一首)金陵图

  郑 谷(一首)贫女

  张 乔(一首)促织

  贯 休(一首)公子行

  杜荀鹤(二首)田翁

  再经胡城县

  韩 偓(一首)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卢汝弼(一首)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朔风吹雪透刀瘢”

  蒋贻恭(一首)咏蚕

  郑遨(二首)富贵曲

  伤农

  孟宾于(一首)公子行

  葛鸦儿(一首)怀良人

  岑 参(五首)

  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天宝三年(744)进士。曾为安西节度使幕中掌书记、安西和北庭节度使判官,右补阙,虢州长史、嘉州刺史。老年入蜀,客死成都旅舍。

  他曾长期参加军队生活,久留西北边塞,观察体验深刻,反映了多种多样的有积极意义的边塞生活。他的诗歌想象丰富,气势齐放,风格奇峭而俊丽。他长于七言,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七言歌行和绝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代表作。岑参是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者,也是盛唐的一位重要作家。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1]

  火山五月行人少, 看君马去疾如鸟[2]。

  都护行营太白西[3],角声一动胡天晓[4]。

  【说明】这首诗描写在炎夏的一天拂晓,作者在矿野中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他们的深厚友谊和将士防守边疆、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激越,笔法跳荡。

  【注释】[1]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县,造罩设有安西(即碛西)四镇节度的行营。作者当时在这个行营里工作。判官——官名,唐代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的下属中级官员,帮助大臣工作。碛(qì弃)西——安西的别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冶区吐鲁番县。[2]火山——在吐鲁番县,因为山上的石头都是赤色,好象火焰,所以叫火焰山。君——指刘判官。疾如鸟——形容跑得很快,好象飞鸟一样。疾——快,迅速。首两旬说,火焰山那里的五月,天气非常炎热,在白天走路的人很少,你却乘着马奔向那里,顿时不见踪影。[3]都护——官名,镇守边疆的长官。行营——出征时住的军营。太白——山名,终南山的太乙峰,在长安城的西边。这句点明刘判官出征的地点。[4]角声——军中吹奏的乐曲声。胡——这里指少数民族。这句点明刘判官行军经过武威行营和作者在这里清晨送别的情景。末两句说,你从长安京城西面的都护行营远道而来,住了一夜,又在拂晓的军乐声中写驱马出发了,真是不辞劳苦啊!

  逢入京使

  故周东望路漫漫[ 1 ],双袖龙锤泪不干[ 2 ]。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3 ]。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赴边疆安西,到节度使高仙芝那里任书记,途中遇到进京(长安)使者的情景,表露将士戍边思乡的真切情感。

  【注释】[1]故园——指岑参在长安的家。漫漫——很长,遥远。 [2]龙锤——泪流纵横的样子。这句说,不断地用双抽擦着思家的眼泪。 [3]凭——依靠。君——指入京使。传语——捎个口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1]。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

  【说明】作者为官长期居住长安。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后,那里沦为战场。作者跟随唐肃宗的流亡政府由灵武到彭原。这首诗描写他在行军途中,遇到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深切怀念长安故居。本诗抒情真切。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已入化境。

  【注释】[ 1 ]盛高——按照古时的风俗习惯,人们登高饮酒。送酒——这里借用一个典故: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曾经在家过重阳节,由于家境贫困,无酒可饮,只得在住宅边的菊花丛里坐着。过了挺长时间,刺史王弘进来了酒,他俩立即痛饮了一场。首两句写,作者在重阳节勉强地去登高饮酒,以此来安慰自己流亡的心情。[ 2 ]怜——爱。傍——靠。末两句借写思念家园的菊花,忧虑长安己经沦为战场。

  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1],极目萧条三两家[2]。

  庭苑不知人去尽[3],春来还发旧时花 。

  【说明】这首诗描写梁园里春天的荒凉景象,反映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斜井从写景中抒情,各种景物都染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注释】[1]梁园——汉代梁孝王所,后人称兔园,又称梁苑、东苑,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梁园范围广大,园中有宫室、亭台、山水、花木、禽兽,是著名的风景区。[2]极目——极心眼力所及。萧条——寂寞冷落。这句说,放眼遥望,园中寂寞冷落的山上居住着三两家平常的百姓。 [3]庭——院子。苑(yuàn愿)——养禽兽栽植林木的地方,旧时多指帝王的花园。庭苑——指梁园。

  春 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1]。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2]。

  【说明】这首诗描写春夜梦游,思念远方的友人。本诗感情深厚,想象大胆, “思念”化在梦境中。

  【注释】[1]洞房——家中的深屋。故人——友人。首两句说,春天又到来了,夜间在室内也感到了春风的温暖,可是日夜思念的朋友还是湘江那边,至今不能相会。[2]片时——形容梦境的短暂。江南——指长江以南,湘洒在长江以南,所以梦游数千里,其中就是湘江。

  高 适(二首)

  高适(约702—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条)(今河北省景县南)人。曾为封丘县尉、哥舒翰幕中掌书记、散骑常侍。

  他前半生浪游,和劳动人民有些接触,诗里有时流露出对农民悲苦生活的同情和关怀。他曾两度出塞,对军事生活有较深的体验,作的诗有现实意义。《燕歌行》是他的代表作,被人传诵。他的诗歌。内容充实,语言精炼、朴素、准确,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在盛唐诗坛上是一位重要的作家。

  营 州 歌[1]

  营州少年厌原野[2],狐裘蒙茸猎城下[3]。

  虏酒千锺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4]。

  【说明】这首诗抓住营州少年的生活特点,刻画他们武勇豪放的神态,反映他们的生活风貌。

  【注释】[1]营州——唐代东北重要城镇,设有都护府,在今河北省长城以北及辽河以东一带,当时是汉人和契丹人杂居的地方。

  [2]厌——同餍,这里有“满足”、“习惯于”的意思,厌原野——习惯于原野生话。[3]狐裘(qiú)——狐皮袍于。蒙茸(róng荣)——纷乱的样子。这句说,步年穿着孤皮袍子,敞开胸怀,露出纷乱的孤毛,在长城下打猎。 [4]虏酒——指少数民族酿的酒。千——言其多。锤——杯子。胡儿——指营州少年。末两句写少年性情直爽痛快,没有约束。

  别 董 大[1]

  千里黄云白日曛[2],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3]!

  【说明】这是一首在边塞上给朋友送行的诗。作者通过对董太远行的安慰和鼓励,表现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本诗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写情,情景相生。

  【注释】[1]董大——即董庭兰,当时著名的弹琵琶的艺人。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一。 [2]曛(xūn勋)——日落时余光。这句说,满天黄云遮住日光,天昏地暗,如同日落时一样。[3]君——指董庭兰。末句意思是,普天下,任何人都知道你。

  严 武(一首)

  严武(726-765),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曾为拾遗、剑 南节度使、成都府尹。两次镇蜀,因破吐番有功,被封为郑国公。他在蜀期间,生活奢侈,征敛无度,巴地百姓深受苦难。他和杜甫在成都避乱时,受到他的关怀和照顾。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风边月满西山[1]。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2]。

  【说明】作者任剑南(今四川剑阁以南,大江以北,甘肃省嶓冢(bōzhǒng波肿)山以南,云南省东北边境等地)节度使、成都府伊。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他率兵打败内侵的吐番七万多人,收复城池。这次反侵略战争从秋天开始,到冬天胜利结束。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这次反侵战争的壮兴趣,表现边关主将勇武爱国的精神。

  【注释】[1]汉关——泛指汉族所设的城关。朔风——北风。边——边疆。西山——指岷山,地形险要,是当时控制吐番的边防要冲。首两句点明时间,渲染战争前夕的严肃静穆的气氛。[2]飞将——这里借汉朝的名将李广,指英勇善战的将军。骄虏——强悍而猖狂的敌人,这里指内侵的吐番军队。遣——放跑。末两句写边关主将的果断决定和英雄气概。

  常 建(一首)

  常建,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与王昌龄同榜。大历时曾任盱眙(xūyú需移)县尉。一生仕宦很不得意,常游览山水名胜,过着漫游自娱的生活。

  他写的田园山水和边塞诗,没有有庸俗的富贵气。意境清幽,语言凝炼简洁,给人一种深刻透辟的感觉。

  塞 下 曲[1]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2]。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3]。

  【说明】本题原作共六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描写西域的乌孙国同汉朝的友好,表达作者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作者构思新颖,感受独特,精神面貌清晰可见。

  【注释】[1]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古词的内容多描写边疆战争。 [2]玉帛(bó伯)——玉器和丝织品。帝乡——指汉王朝。乌孙——汉时西域的国名。首两句说,乌孙远道来汉朝进贡,带着汉朝赠送的玉帛回到本国,甘愿取消王号,对汉称臣。[3]天涯(yá牙)——天边,指边远的地方。兵气——战争的气氛。销——去掉。末两句说,边远的地方平静无战争,战争的气氛转变成日月的光辉。

  李 白(十六首)

  李白(70l-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隋代末年,迁居中亚,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他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清廉乡,在这里长大。二十五岁起出蜀,漫游全国各地,写了许多诗篇,成为著名诗人。四十多岁到达京城长安,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待,因他蔑视权贵,不到两年就被排挤出京城。他离开长安后,在洛阳,与大诗人杜甫封结成好友。又在全国各地长期漫游。安史乱起,他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抗击敌军。后因肃宗李亨打败李璘,他被放逐,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重回安徽。六十一岁时,前往临淮李光弼那里请缨杀敌,为救国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在当涂县夸李阳冰家。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他不满现实,鄙弃庸俗,寻求自由,热爱祖国和人民。诗中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既然有对黑晴势力的揭露与抨击,又有对光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又有对劳动人民的爱叹。他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做到积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民歌中的夸张手法。语言生动、自然、明净、华美;风格飘逸、奔放、雄奇、壮丽。他是七古的大师,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总之,李白的诗歌,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都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静 夜 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说明】这首诗以朴素生动、不加雕饰的表现手法,描抒旅人望明月面思念家乡的感情。

  【注释】[1]疑——好象,仿佛。 [2]举头——仰头。低头——深情思念家乡的情状。末两句说,仰头看明白,圆月的光辉引起了思念家乡。

  横 江 词[1]

  海神来过恶风回[2],浪打天门石壁开[3]。

  浙江八月何如此[4]?涛似连山喷雪来[5]。

  【说明】本题原作六首,此选第四首。这首诗,描写天门山那里长江的恶风险浪,表现大自然的阔大雄伟。本诗以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长江天险图画,传达出作者豪迈的情怀。

  【注释】[1]横江——即横江镐,在今安徽省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隔江对峙,形势很险要。 [2]海神来过——指传说中的东海女神西归,经过天门山那里的江面。回——旋转。[3]天门——即天门山,今安微省当涂县、和县东面的博望山,西面的梁山,统称为天门山。两座山夹着江水对峙,好象门户,形势很险要。这句说,博望山和梁山原来连在一起,好象一个大石壁,被巨浪打开,分成两山。 [4]浙江——即钱塘江,夏历每年八月十八日潮水最盛,“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霪,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此——指横江浦汹涌澎湃的浪涛。这句说,它与浙江八月的海潮相比怎么样? [5]末句说,天门山那里的江面,恶风卷起层层浪涛,好象喷出一堆堆白雪。

  秋 浦 歌[1]

  一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2]。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3]。

  【说明】本题原作共十七首,此选第十四首。选首诗描写当时工人们炼矿的场面,赞颂了劳动人民的豪迈气概。本诗画面壮阔、动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注释】[1]秋浦——唐时县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县西南有秋浦湖。秋浦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2]乱——交错。首两句说,夜里冶炼,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地,火星进射在冲天的紫色烟雾里。[3]赧(nǎn蝻)郎——被炉火映红了脸的工人们。赧——脸红。明——照。末两句说,工人们的火红脸庞映照着月夜,劳动的歌声震荡着寒冷的河水。

  二

  白发三千丈[1],缘愁似个长[2]。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4]。

  【说明】这首诗是《秋浦歌》中的笫十五首。作者以奇妙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镜中所见,抒写自己怀才不遇,愁思深远,而又不能自解的情状。

  【注释】[1]三千丈——夸张白发之长。[2]缘——因为。个——这样。[3]秋霜——形容发之白。

  峨眉山月歌[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3]。

  【说明】这首诗通过咏月,抒发旅途中的孤独思念之情。全诗虽连朋五个地名,却不板滞,仍很流畅。

  【注释】[1]峨眉——即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县西南,是游览胜地。[2]半轮——形容上弦月或下弦月。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县西北,流至乐山县入岷江。首两句说,蛾眉山上挂着一钩秋月,月影映入平羌江流里。[3]清溪——即清溪驿,在今四川省犍为县,峨眉山附近。三峡——措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瞿塘峡,巫山县东的巫山峡,湖北省宜昌县西北的西陵峡。君——指蛾眉山的友人,下——指顺江流而东下。渝州——在今四川省重庆一带。末两句写作者在旅途中弧独寂寞,思念友人。

  赠 汪 伦[1]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2]。

  桃花潭水深千尺[3],不及汪伦送我情。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朴实、真挚的友谊。作者构思新颖,心情开朗。全诗富有民歌色彩。

  【注释】[1]汪伦——李白游泾县桃花潭,当地有一位善酿酒的村民叫汪伦,常用美酒来招待他。李白回宣城时,汪伦又前来送别。李白很感激他,赠诗留念。 [2]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艺术,一边走,一边歌唱,用脚步打着节拍。这句说,汪伦一边走,一边唱,赶来送行。[3]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南。这句用景物衬托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杨花落尽子规啼[2],闻道龙标过五溪[3]。

  我寄愁心与明月[4],随风直到夜郎西[5]。

  【说明】这首诗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作者听说好友王昌龄横遭诬陷被贬为龙标县尉时的心情,表达了他的关注和同情。

  【注释】[1]左迁——古时称贬官降职为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题目的意思是,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从远方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2]子规——鸟名,即杜鹃鸟,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它的声音凄厉悲切,能打动旅客思归的心。[3]闻道——听说。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都在湖南省两部和贵州省东部。这句语意双关:一是说龙标县比五溪还远;一是说王昌龄过了五溪,去到龙标县。 [4]与——这里有“给”的意思。[5]夜郎——在今湖南省黔阳县境。夜郎西——指王昌龄贬官降职的地方。龙标在夜郎的西南方,唐时是个很荒僻的地方。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进壶[1]。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2]。

  【说明】晁(cháo潮)衡,日本人,原名阿部仲麻吕,来中国后,改名朝衡或晁衡,朝通“晁”。他是开元五(717)随日本遣唐使来我国的留学生。毕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左拾遗、左补阏、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官职。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他留居中国时,与李白、王维等人结成朋友。天宝十二年(753),他任秘书监兼卫尉卿时,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同船回日本,在海上遇到风暴,漂流到越南,在天宝十四年(755)又折回长安。当时误传他在海上遇难,李白用比拟的手法,写了这首悼念诗,抒发真挚的友情。本诗言近指远,它从描绘的具体形象中侧面反映出中日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注释】[1]卿——这里是对晁衡的尊称。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征帆——远行柏船。蓬壶——即蓬莱,相传是东方大海中仙山。首两句说,日水的晁衡告别了京城长安,乘着一只远行的船,在茫茫无边的东海中航行。[2]明月——比喻品德高洁的晁衡。沉——这里有“葬身”的意思。苍梧——指郁林山。相传东北海中郁洲的郁林山自苍梧飞来,所以又称苍梧山。末两句说,晁衡遇验证如同明月沉入蔚蓝的大海里,苍梧山哀伤,笼罩着愁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故人西辞黄鹤楼[2],烟花三月下扬州[3]。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4]。

  【说明】这首诗含蓄地抒发了作者送友人远行的惜别之情,同时写出在辽阔的平原上长江奔流的雄伟景象。全诗写景如画,境界开阔,风格绮丽。“烟花三月下扬州”被称为“千古丽句”。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西面,黄鹤山西北黄鹤矶上,下临长江,是游览胜地。现在这里已成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好友。之——往,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2]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西辞——从西方告别,黄鹤楼在广陵的西方。[3]烟花——指春天繁华的景物。下——指顺江流而东下。[4]孤帆——一只船,以帆代船,指孟浩然乘的船。碧空——蔚蓝的天空。惟——单,只。末两句说,友人乘的船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遥远的蓝天中,见看见长江在天边滔滔奔流。

  望庐山瀑布[1]

  日照香炉生紫烟[2],遥看瀑布挂前川[3]。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4]。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二首。这首诗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庐山瀑布的壮观,表现了作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县南。 [2]香炉——山峰名,庐山西北部的高峰。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的水气反映出紫色的烟雾。[3]川——河流。前川——这里是“前边”的意思。[4]银河——横亘天空中白色的星带,也叫“天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过里指天空的最高处。末两句说,瀑布奔流如飞,从山上直泻水面,长达三千尺,仿佛是银河从天空最高处掉下来似的。

  望天门山

  天门巾断楚江开[1],碧水东流至此回[2]。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3]。

  【说明】这首诗描写长江穿过山峡的奇观,表现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本诗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注释】[1]楚江——指流经湖北宜昌至安徽芜湖一段的长江。这里曾是古代楚国的领地,所以这段长江又叫“楚江。开——通,奔流。首句说,山断形成天门,江水从夹峙的两山中放流而出。[2]回——转,打回旋。至此同——到这里转弯。江水原来向东流,到天门山转弯向北流去,所以说“至此回”。[3]日边——太阳升起的地方。末句说,放眼望去,天水相接,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来的天边驶来。

  永王东巡歌[1]

  三川北虏乱如麻[2],四海南奔似永嘉[3]。

  但用东北谢安石[4],为君谈笑静胡沙[5]。

  【说明】本题原作共十一首,此选第二首。安史之乱发生后,作者对这次变乱非常愤慨,对祖国和人民的灾难十分关注。永王李璘号召起兵抗战,李白怀着满腔热情参加了他的军幕。这首诗,他满怀乐观的心情,抒发他的克敌制胜的充分信心。本诗运用典故贴切,意味深厚。

  【注释】[1]东巡——安史之乱时,永王李璘的父亲玄宗逃往蜀中,下令让他引水军东下广陵查看。[2]三川——指伊水、洛水、黄河三条河流会合地方,即洛阳一带地方。这里已被安禄山盘据,成为沦陷区。北虏——指安禄山判军。 [3]四海——全国,这里指中原一带的人民。永嘉——西晋怀帝年号。永嘉五年,匈奴族的刘曜(yào要)攻陷洛阳,杀死三万多人,中原人民纷纷逃往南方去避乱。这里用它米比拟安静山胡作非为和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战争离乱之苦。[4]但用——只要用。谢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阳夏(今夸河南省杞县)人,曾隐居在会稽(kuàijī快击),今浙江省绍兴县)的东山。北方苻(fú扶)坚率八十七万大军南侵,谢安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选配将帅,各尽其职,在肥水一战打败了苻坚军队,拯救了晋室。这里李白以谢安抗敌保国的事业自比,说出自己的志向。[5]为——与,同。君——指李璘。谈笑——形容从容不迫,胸有成竹。静——平息,荡平。胡沙——战争。末句说,在谈笑之间,就平息了安禄山叛乱,使北方安定。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1],千里江陵一日还[2]。

  两岸猿声啼不住[3],轻舟已过万重山[4]。

  【说明】这首诗描写三峡急流轻舟飞驶的壮观,表现出作者轻松欢快的心情;作者缘情写景,情寓于景中,给人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感。

  【注释】[1]辞——告别,离开。白帝——即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山峻城高,常被云雾所笼罩。彩云间——从山下向上看,阳光照射云雾,奇幻多彩,城好象在彩色的云雾里一样。[2]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距白帝城一千二百里,江流湍急。还——回到,到达。作者因参加永王李璘军,失败,被长期流入夜郎,走到白帝城,获得释放,便乘船顺江水下,回到江陵。[3]猿——猴子的一种。啼不住——因江两岸山山相连,山上都有猿叫,而舟行又很快,所给人一种猿庄不停地叫的感觉,实际上不是猿在一直不停地叫。这句在全诗是旁衬,既丰富了江景,又使全篇波澜起伏。[4]轻舟——轻快的顺水船。已过——已经穿过。这里有“不知不觉”、“出乎意科”的意味,作者把流急舟快与心欢意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

  独坐敬亭山[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2]。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

  【说明】这首诗是五绝中的绝唱。作者把敬亭山当作知心的朋友,向它表露自己清高拔俗和孤独寂寞的思想情感,借以表达对当时丑恶现实的不满。本诗用比拟手法,耐人寻味。

  【注释】[1]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风景幽美秀丽,是游览之地。[2]孤云——一抹白云。闲——悠闲。首两句写众鸟飞尽,一抹闲云独去,只剩下一座不声不响的山。作者以此来衬托自己独坐,把全神贯注在敬亭山上。[3]相看——指山与人互相对看。末两句紧承上两句,专写山的精神和品格,而且山和人感情相通,心心相印,成为极亲密的朋友。这不仅把山人格化了,而且把作者的精神和品格也显示出来了。

  夜下征虏亭[1]

  船下广陵去, 月叫征虏亭[2]。

  山花如绣颊[3],江火似流萤[4]。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在月夜从征虏亭乘船到广陵去时的情景。表现对祖国明媚秀丽的大自然的热爱。本诗比喻生动、形象,风格工丽清爽。

  【注释】[1]征虏亭——旧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部,东晋时征虏将军谢安所兴建。[2]月明——月亮照着。[3]绣颊(jiá甲),唐代的女子喜欢用丹脂点脸的两侧,色如锦绣,称为“绣颊”。[4]末句说,江上船中的灯火好象飞动的萤火虫。

  越 女 词[1]

  耶溪采莲女[2],见客棹默回[3]。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4]。

  【说明】本题原作共五首,此选第三首。这首诗描写采莲女天真活泼的姿态。风格清断活泼。

  【注释】[1]越——今浙江省。越女——越地的女儿。[2]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3]客——从外面来的人。棹(zhào赵)——船旁拨水的工具。棹歌——划船时所唱的歌。这句说,看见从外面来的人就唱着划船的歌儿返回去。[4]佯(yáng羊)羞——假装害羞。

  刘方平(一首)

  刘方平,河南洛阳人。隐居汝水、颖水边。擅长绝句。

  月 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1],北斗阑干南斗斜[2]。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3]。

  【说明】这首诗描写春天月夜的景象,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结尾精彩,有余味,给全诗以生气a

  【注释】[1]更(gēng耕)——一夜分为五更。更深——夜深。首句说,深夜,月亮升高,月光映照着一大半人家。 [2]北斗、南斗——都是星名。阑干——横斜的样子。这句是从天上的星星的景象写夜深。 [3]新——初。

  李 华(一首)

  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曾为监察御史、右补阙。安史之乱,两京陷落,他被俘,接受了伪职。乱平,他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隐居山阳,死于大历年间。

  他的文章与萧颖士齐名;所写的咏史、记游诗,有抱负,有讽托,形式流丽。

  春行即兴[1]

  宜阳城下草萋萋[2],涧水东流复向西[3]。

  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4]。

  【说明】这首诗描写安史之乱后荒凉寂寞的春天景象。全诗景中含情,流露了作者感伤世事的心情。

  【注释】[1]即兴——就是眼前的景物抒写自己的感触。[2]宜阳——古县名,唐时改名福县,在仿河南省福昌县附近。萋萋(qī七)——形容草生长得茂盛。 [3]涧水——夹在两山之间的水。[4]芳树——开着花的树。末两句借“花自落”,“鸟空啼”反映出人们由于战乱而逃亡一空的凄凉景象。

  民 歌(一首)

  哥 舒 歌

  北斗七星高[1],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2],不敢过临洮[3]。

  【说明】哥舒,即哥舒翰,唐玄宗时的大将,曾为陇右(陇,甘肃省的别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的地方,唐时道名)节度使,率兵击败吐蕃的骚扰,使边疆人民能够安定生活。这首诗是边疆人民歌颂他的功勋。语意简括,感情直率。

  【注释】[1]北斗七星——即大熊庄,聚在天空北成斗形。首句比喻哥舒翰的威望。 [2]窥(kuī亏)——偷着查看。牧马——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奴隶主常在秋季趁南下牧马,在边境窥探内地,进行掳掠。这里借指吐巷的骚扰。 [3]临洮(táo桃)——今甘肃省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时设置洮阳郡,驻兵据守,防止吐蕃入侵。

  金昌绪(一首)

  金昌绪,临安(今浙江省临安县)人。其他无可查考。《全唐诗》存其诗仅一首。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1]。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2]。

  【说明】这首诗通过少妇在入梦前的一段细致入微的安排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写她思念远征的丈夫,反映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本诗构思巧妙、新颖,感情含蕴,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注释】[1]打起——赶走。莫叫——不让。首两句写对小鸟的怨恨。[2]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称呼。辽西——今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是当时军队驻守的地方。末两句写怨恨小鸟的原因。

  杜 甫(五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巩(今河南省巩县)人。出身在封建官僚家庭里,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青的孙子。二十岁以前,他在家读书。二十到二十四岁,开始到吴越游历。二十四岁考进士,不中,于是东游齐赵。四十四岁时,安史乱起,他逃难到陕西、四川一带。最后,他离开四川,在湖北、湖南等地飘流。大历五年,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里。他在四川时,曾在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又称他“杜工部”。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他的诗歌广阔而真实地反映了唐帝国由极盛走向大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社会面貌,被称为“诗史”。他热爱祖围和人民,在作品中反映了人民遭受战乱的深生若难,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政治倾向性非常鲜明。他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有些叙事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特点。风格主要是沉郁、悲壮。语言精工、稳重,有力量。他的诗歌形式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排律、绝句。各种形式中都有许多佳作名篇。绝句几乎都是他入蜀后所作。他的诗歌对当时和以后的诗人都有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江畔独步寻花[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2]。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3]。

  【说明】本题原作共七首,此选第六首。这首诗,作者通过描写邻居黄四娘庭园中的景致,抒发热爱春光的情感。全诗写景含情,画面有静有动,充满生气,语言自然流畅。

  【注释】[1]江畔(pàn判)——江边。独步——一个人漫步。[2]蹊(xī昔)——小路。花满暖——黄西娘的庭园中鲜花繁多,遮盖了园中的小路。首两句写花开的地点和花朵的繁盛。[3]留连——留恋,不想走开。戏——玩耍。时时——时来时往,盘旋不离开。自在——自由,不受拘束。娇——美丽。恰恰——莺的清脆叫声。末两句借蝶舞莺啼寄情。

  赠 花 卿[1]

  锦城丝管日纷纷[2],半入江风半入云[3]。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4]!

  【说明】这首诗通过描写歌声和音乐的精妙,一方面赞美花卿卓越的艺术才能,一方面寄托作者在成都的飘零之感。全诗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了议论,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给人以“风致翩翩,音节调美”之感。

  【注释】[1]花卿——一名姓花的歌妓。[2]锦城——今四川省成都市。丝管——指歌唱时伴奏的管弦乐器。日纷纷——形容每天吹弹歌舞。[3]江——锦江。成都在锦江边上。这句形容歌声和音乐的精妙。[4]末两句推进一层说,这歌声和音乐声如同天上的仙乐一样,实在是美妙极了。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1],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2],门泊东吴万里船[3]。

  【说明】本题原作共四首,此选第三首。这首诗描写杜甫草堂的景物。杜甫草堂在今四川省成都西南浣花溪西。全诗把远近四样景物构成画面。末两句含意深远,发人深思,但它属律诗壮语,用在绝句里,未免语重,有损全诗自然。

  【注释】[1]黄鹂(lí离)——黄莺。鸣翠柳——在青翠的柳枝上叫。[2]两岭——泛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南,冬夏积雪,长年不化,悠悠千载。这句写,人在室内凭窗口望见西岭的雪景。[3]东吴——指南京一带。这句说,门前停泊着直达东吴远行万里的的船只。杜甫草堂附近有合江亭,是东吴、西蜀航行船只停泊的码头。在这儿上船,可以直达东吴。“万里船”,给人以空间广阔之感。

  三 绝 句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1]。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2]。

  【说明】本题原作共三首,此选第三首。这首诗揭露驻在汉水上的官军和敌军一样地残害人民。全诗表情直率,一泻无余。

  【注释】[1]殿前兵马——皇帝的禁卫军。骁(xiāo消)雄——勇猛。纵暴——放任残暴。略——大致。羌浑——党项羌和吐谷浑。当时党项羌,吐谷浑、吐蕃、回纥等外族入侵,残害人民。首两句说,皇帝的禁卫军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他们残害人民大致和羌浑一样。[2]汉水——源出陕西省宁强县北幡冢山,东南流下湖北省汉船县入长江。官军——指禁卫军。末两句写禁卫军残杀人民、奸淫妇女的罪行。

  江南逢李龟年[1]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2]。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

  【说明】这首诗通过著名音乐家李龟华先荣后枯的身世变化,表现时世的变乱(安史之乱),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和飘零的情怀。全诗运用昔今对比,语意含蓄,情思激越。

  【注释】[1]江南——指江湘一带。逢——遇到。李龟年——唐代著名音乐家。[2]岐(qí其)土——李范,唐睿(ruì锐)宗的第四个儿子,爱好文学艺术。崔九——崔涤(dí敌),唐玄宗的宠臣。首两句写,杜甫少年时,在洛阳经常出入李掌范和崔涤的第宅,听李龟年的歌声。[3]落花时节——春末。又逢君——大历五年(770)左右又在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和孝龟年相遇,末句含蓄地指出,安史乱后,唐帝国由盛变衰,人民遭到了不幸,前途黯淡。

  孟云卿(一首)

  孟云卿,河南人,一说武昌人。一生飘泊,政治上很不得意。他的诗歌反映了贫苦人民的生活和感情,风格简淡,语言质朴。

  寒 食[1]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2]。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3]。

  【说明】这首诗借寒食节写贫家饥寒交迫的生活。本诗借用典故,丰寓所创造的意境,表情真切。

  【注释】[1]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一天。春秋时期,介子推随从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重耳回国作了国君(晋文公),赏赐跟随他流亡在外的人。介子推不求作官,重耳也没有封他作官。于是介于推和母亲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后来,重耳寻找他,他不出来;重耳便放火烧山,以为可以逼他出来,哪知介子推竟抱着树被烧死。为了纪念他,清明节前一天禁止白天烧火、夜晚点灯。人们吃冷食。[2]远堪悲——更令人伤心。远——更甚。堪——忍受。 [3]往往——常常。末两句说,贫家常常断绝炊烟,不单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不烧火做饭。言外之意,家境贫穷,无米下锅。

  刘长卿(二首)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曾任转运使判官,后被贬为潘州巴尉。又任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

  他的诗歌,艺术造诣很高,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人称“五言长城”。他的绝句,以画入诗,凝炼,鲜明。

  逢雪宿荚蓉山主人[1]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3]。

  【说明】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朴索的语言,描写暮雪中的山村景色和作者在风雪夜晚突然找到投宿处的喜悦心情,并隐约流露出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注释】[1]宿芙美蓉山主人——投宿到芙蓉山的人家里。[2]苍山——青山。白屋——茅草盖的房子,贫家的住所。贫——萧条,形容破旧的小草房只有很少几处。首两句写,作者在暮雪中急于找到投宿的地方。[3]吠(fèi废)——狗叫。末两句说,忽然听到贫苦人家的狗叫声,风雪夜归的行人顿时好象回到家里一样。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1]

  万里辞家事鼓鼙[2],金陵驿路楚云西[3]。

  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4]。

  【说明】这首诗描写友人远行,表达作者的惜别之情。诗中的末两句,化实为虚,从春景中写出情感,精彩而有余味。

  【注释】[1]之——去,往。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行营——出征时住的军营。 [2]鼙(pí疲)——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鼓。鼓鼙——军用乐器,这里指代军务。首句说,辞别家乡,远行万里,去从事军务。[3]金陵——这里指润州,唐时也称润州为金陵,不是指今江苏省南京市。驿路——旧时传递政府文书所走的道路。楚云西——楚地的西方。楚——古代楚国,在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这句说,金陵(润州)那里的行营有驿路,直通你去的楚地之西。[4]行客——指李判官。末两句,一方面点明送别的时令,一方面借怨恨“江春”写依依惜别之情。

  张 谓(一首)

  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他少年在嵩山读书,青年时从军北征。天宝二年(743)进士,曾为尚书郎、礼部侍郎、潭州刺史。

  早 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1],迥临村路傍谿桥[2]。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3]。

  【说明】这首诗描写早春梅花的风姿。比喻生动,形象幽美。

  【注释】[1]寒梅——早春天气寒冷,梅花开放,所以叫“寒梅”(或早梅)。白玉条——形容开满梅花的枝条。首句写早梅的形象。[2]迥(jiǒng炯)——远。傍(bàng棒)——靠。“谿”同“溪”。这句写早梅生长的地方。 [3]发——出,生。疑——仿佛。销——融化。末句进一层写梅花,仿佛冬天的雪花落满梅树的枝条一样。

  钱 起(一首)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天宝十年(751)进士。曾为尚书考功郎巾、大清官使、翰林学士。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捕写自然风景,形静优美,语言精工。但内容浅薄,缺乏时代气息。

  归 雁[1]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2]。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3]。

  【说明】这首诗,作者蹦以问答的形式描绘出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春夜月下,潇湘水扬碧波;月光倾泻沙滩,一片银白;两岸生长着青青的苔藓。湘灵在水上弹着瑟,声音非常凄清哀怨,鸿雁在水边不忍听下去,展翘飞回北方。本诗想象奇特,写得细致、清秀,富有情趣。

  【注释】[1]归雁——指春天从南方返回北方的鸿雁。[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这里指回雁的地方。湖南省衡山有回雁峰,传说雁飞到这里,春天就来到了,不再南飞,便返回北方。等闲——轻易,随随便便。首两句是作者在北方问返回来的鸿雁。[3]二十五弦——即瑟(sè色),一种乐器。弹夜月——指湘灵在月夜弹瑟。湘灵,相传舜帝南巡,死于苍悟(今广西壮旌自治区东南部)的山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追之不及,于是死在湘水之中,后人称她们为“湘夫人”或“湘妃”,在长期的传说中,便成了湘水不之神“湘灵”。不胜——不堪。不胜清怨——听者不能忍受这种凄清哀怨的声音。却飞——指雁从潇湘返回。末两句写归雁对作者的回答。

  李 端(一首)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省赵县附近)人。大历五年(770)进士。曾为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才域捷,风格直率。

  闺 情[1]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2]。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3]。

  【说明】这首诗描写一少女盼望她所思慕的人归来。诗中最后一句破除了鹊能预报喜事的迷信传说,开拓出新意,可谓“推陈出新”。

  【注释】[1]闺(guī规)——未出嫁的女子。[2]天欲明——天将要亮。孤灯——一盏灯。首两句写少女一夜思念。[3]更——再。不忿(fèn奋)——不服气,这里有“不相信”的意思。朝来——清早。鹊喜声-——古代民间迷信,认为鹊的叫声是喜事的预报。末两句写,少女晨望,所思念的人并没有回来,所以不相信清早喜鹊的叫声能报喜。

  张 继(二首)

  张继,字懿(yì益)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为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

  他关心时事,诗歌中有反映兵乱给人民带来苦难之作,描写风景常采用白描的手法。

  枫桥夜泊[1]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2]。

  姑苏城外寒山寺[3],夜半钟声到客船[4]。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所见所闻的幽美景物,抒发旅行中的愁情。全诗屡次清晰,形象鲜明,色彩缤纷,音响逗情,交融和谐,又与旅人的心情溶成一片,格外真切动人。

  【注释】[1]枫桥——在今江省苏州市西郊。泊(bó伯)——停船靠岸。[2]江枫——水边的枫树。江——长江以南,不论水的大小,人们都把它叫作“江”。渔火——捕鱼船上的灯火。这句说,对着江枫、渔火,历愁不能入睡。[3]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个寺院,唐时名僧寒山与拾得曾住在这个寺里,现在是苏州市的古迹之一。 [4]末句说,寒山寺半夜敲钟的声音传到客船上。

  阊门即事[1]

  耕夫召募逐楼船, 春草青青万顷田[2]。

  试上吴门窥郡郭[3],清明几处有新烟[4]?

  【说明】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到处征兵内战,致使农村荒凉不堪,人民深受灾难,表达了作者的愤慨。本诗首句点出主旨,后用景物烘托,情思高远。

  【注释】[1]阊门——苏州的一道城门。即事——就眼前的事抒写自己的感想。[2]耕夫——农民。召募(mù目)——征兵。楼船——汉武帝征南越(浙江省南部),以杨仆为逐楼将军。这里指作战的船只。顷——一百亩。首两句写农民都被征去作战,田地里一片荒草。[3]吴门——即阊门,苏州在春秋时是吴国的故都。窥(kuī亏)——偷若察看。郡郭——城外。[4]清明——清明节。新烟——清明节在寒食节后,寒食节禁止烧火做饭,到了清明节家家重新烧火做饭。过句写农村凄凉,新烟很少。

  韩 翃(一首)

  韩翃(hóng红),字君平,南阳(今河南省沁阳县附近)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曾为节度使的幕僚、驾部郎中、中书舍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作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意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

  寒食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2]。

  日暮汉宫传蜡烛[2],轻烟散入五侯家[3]。

  【说明】这首诗借汉讽刺唐肃宗、代宗以来,宦官权盛,作威作福,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愤慨。本诗着重描写景物,通过所用的典故,寓意含蓄,托讽深远。

  【注释】[1]御柳——宫苑里的杨柳。当时的风俗,每逢寒食节,人们折柳枝斜插在门上,以表示纪念介子推。[2]汉宫——借指唐宫。传——传递,顺着次序赐给的意思。传蜡烛——指皇帝特地一个一个赐给宦官蜡烛。这句说,在寒食节时,白天不烧火做饭,夜间不点灯,但得到皇帝允许的宦官可以例外。[3]轻烟——蜡烛冒出的烟。五侯——指宦官。东汉桓帝宠任宦官,封单超为新丰侯,徐璜为武原侯,具瑗(yuàn院)为东武阳侯,左琯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当时称他们为五侯。这里借用典故采讽刺唐宦官投势显赫,作威作福。

  戎 昱(一首)

  戎昱(yù玉),荆南(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人。早年考进士,不中,漂泊湖、湘一带。曾为颜真卿幕僚、虔州和辰州刺史。

  他是杜甫所器重的晚辈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虽有感伤身世之作,但也有反映抵御少数民族统治者内侵,同情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之作。语言朴素。

  塞 上 曲

  胡风略地烧连山[1],碎叶孤城未下关[2]。

  山头烽子声声叫, 知是将军夜猎还[3]。

  【说明】这首诗讽刺边塞上的将军没有敌情观念,不知警戒防备,只知打猎。本诗首句运用借喻,第三句用“声声”描状,形象生动。

  【注释】[1]胡风——借喻西方吐蕃统治者的武装势力。略地烧连山一指吐蕃统治者的侵略。 [2]碎叶城——在今苏联托克马克。下关——闩上城门。[3]烽子——在烽火台上瞭望敌情的战士。末两句写将军夜里打猎回来时的情景。

  韦应物(二首)

  韦应物(737一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曾为三卫郎,滁州,江州和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

  在诗坛上,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简淡,形象优美,语言凝炼,每首诗都是动人的画面。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1]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2]。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3]。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在秋天凉夜里散步,想象友人此时也没入睡,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思念。全诗创造出一种幽静的境界,并从这种境界里反映出作者的思绪,有风韵。

  【注释】[1]丘二十二——即丘丹。员外——即员外郎,古时官名。[2]君——对丘二十二员外的尊称。属——正当。咏——指在散步中缓慢吟咏。首两句写,作者因怀念友人而不眠。[3]幽人——隐居者,指丘丹。当时丘丹在浙江省临平山中学道。末两句写作者的想象,友人也在山中国思念没有入睡。

  滁州西涧[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2]。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

  【说明】这首诗用极概括的笔法,描写春雨中渡口的景象。全诗静中有动,富有画意。

  【注释】[1]滁州——今安徽省滁县。西涧(jiàn健)——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2]怜——爱。幽草——僻静之处的草。深树——树林深处。首两句写岸上的景物。[3]野渡——旷野的渡口。横——形容舟随着潮水纵横不定地飘动着。末两句写水中的景物。

  张 潮(二首)

  张潮,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人。他作诗,善于向民歌学习,语言朴素自然。

  采 莲 词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1]。

  旗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2]。

  【说明】这首诗描写采莲女朝出暮归,不怕风吹浪打的情景,表现她们的勤劳勇敢。刻画人物,有生气,能传神。

  【注释】[1]沙头——江岸。半江中——半路上。首两句写,她们在莲塘里劳动了一天。 [2]赖——依靠。并着——即把莲舟相并着连接在一起。末两句写,她们在归途中同风浪搏斗。

  江 南 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1]。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2]。

  【说明】这首诗描写丈夫长时间在外面经商,行踪不定,音信不通,妻子日夜思念,盼望丈夫归来。本诗感情深厚,语言朴素,富有情味。

  【注释】[1]茨菰(cí gū慈姑)——印慈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田里。莲子花——印荷花。在秋冬之际茨菰叶枯烂,夏天荷花开放。首两向写夫妻离别的时间很长。[2]郎——指丈夫,古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风凰山——成都、杭州、福建省沙县等地都有同名的山,此指何处不详。末两句写妻子恩念之情。

  柳 淡(一首)

  柳淡,字中庸,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曾为洪州户曹参军。

  他的诗语言工整,有的能够开辟出新意境。下面选的一首诗便是一例。

  征 人 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1]。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

  【说明】这首诗通过描写艰苦的军事生活,表现远征的战士对唐统治者的怨恨。

  【注释】[1]岁岁——年年。金河——即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唐时这里设金河县。玉关——即甘肃省玉门关。朝朝——天天。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首两句说,战士们年年不是戍守金河就是戍守玉门关,天天和马鞭、战刀相处在一起。[2]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青冢(zhǒng肿)——汉时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境内。传说塞外的草色是白的,只有王昭君墓上的草色是青的。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末两句说,在春季的三个月,雪花飘飘,又回到青冢,如同黄河绕着黑山一样,在塞外转战。

  戴叔伦(四首)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县)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曾为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

  他在描写农村和边塞的诗歌中,有些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社会意义很深刻。《女耕田行》是他的佳作。其他抒情作品,词采清丽,深情婉转。

  苏 溪 亭[1]

  苏溪亭上草漫漫[2],谁倚东风十二阑[3]?

  燕子不归春事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4]。

  【说明】这首诗以想象的笔法,描写所怀念的人处在苏溪亭的优美景色中,借以表达真挚的情谊。

  【注释】[1]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县附近。亭——长亭,旅人休息的场所。 [2]漫漫——形容春草遍地。[3]谁——指所怀念的人。倚——靠着。十二阑——即阑干十二曲。这句说,谁在亭上倾听东风送来的阑干十二曲。[4]汀(tīng听)——水边的平地。末两句写,作者所怀念的人在亭上欣赏着这富有诗

  意的景色。

  兰溪棹歌[1]

  凉月如眉挂柳湾[2],越中山色镜中看[3]。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4]。

  【说明】这首诗描写兰溪春夜的优美景色,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首两句写静景,末两句写动景,相互映衬,栩栩如生。

  【注释】[1]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县西南,棹(zhào赵)——划船的一种工具。棹歌——古代的一种歌曲,大多描写船家的水上生活。[2]凉月——发出清光的月亮。眉——形容一钩新月。柳湾——岸边栽着柳树的水湾。[3] 越中——浙江省中部。镜——形容平静的水面。这句说,平静如镜的兰溪倒映着越中的座座青山。[4]桃花雨——即春雨。滩——指兰溪滩。

  过三闾庙[1]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2]!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3]。

  【说明】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借屈原的悲惨遭遇,来揭露唐王朝自安史乱后,宦官专权,腐败的现实,以表达他对国事的忧愤。本诗用景物旁衬,渲染气氛,加强“怨”的形象性。

  【注释】[1]三闾庙——即屈原的庙。屈原,名平,楚国人,曾担任过掌管楚国王族事务的三闾(昭,屈、景三姓贵族)大夫。他受到代表反动势力的守旧派人物的陷害,被放逐到江南。经洞庭湖逆水到展阳,溆(xù旭)浦等地,又沿湘水到了今湘阴的汨(mì密)罗,因忧愤国事太甚,投入汨罗江而死。当地人民立庙纪念他。[2]子一古代特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首两句说,屈原虽然死了,可是他的怨恨很深,正象流不尽的沅水、湘水一样。[3]萧萧——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声。末两句用象征的手法,一方面写出楚王朝的衰落,一方面写出屈原悲愤的呼声。

  塞 上 曲

  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1]。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2]。

  【说明】这首诗描写边防战士勇敢杀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全诗热情奔放,谈吐直率,鼓舞人心。

  【注释】[1]汉家——借指唐代。旌旗——各种旗子。阴山——即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东北接连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是古代和匈奴分界的地方。汉时匈奴统治者常据阴山侵扰汉朝。不遣——不使。胡儿——指匈奴的士兵。还——逃回去。首两句写汉军军容威武雄壮和杀敌的雄心。[2]生入——活着回来。末两句写士兵长期坚守边境的坚强意志。

  耿 韦(一首)

  耿韦,字洪源,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宝应二年(763)进士。曾为大理司法,官至左拾遗。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语言朴实,寓意深剡。

  代园中老人

  佣赁难堪一老身[1],皤幡力役在青春[2]。

  林园手种惟吾事[3],桃李成阴归别人[4]。

  【说明】这首诗仿照老人的语气写年老体衰,犹在林园从事雇佣劳动,而劳动成果却被富人占有。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慨叹和愤恨。全诗含意深沉,血泪淋漓。老人受剥削的形象非常逼真。

  【注释】[1]佣赁(lìn淋)——雇佣。难堪——难忍受。首句说,身体衰老,还从事雇佣劳动,难以忍受这种痛苦。[2]皤皤(pó婆)——头发白的样子。这句说,从青年到老年,做了一辈子苦工。[3]惟(wéi维)——只。 [4]桃李成阴——指桃,李长成了树。

  司空曙(二首)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今河北省永年县附近)人。曾为水部郎中、虞(yú鱼)部郎中。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虽内容贫乏,题材单调,但也写过反映现实的诗歌,语言朴挚,情意深婉。

  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1]。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2]。

  【说明】这首诗描写江村渔民深夜回到江岸时,很需要睡眠的情景。作者体察入微,抓住景物特点,写出独特的感受。

  【注释】[1]系船——船停泊后,用缆绳把船拴在岸上。堪——足以。首两句说,在江中钓鱼,探夜才回到岸上,很想睡眠,顾不得系船。[2]纵然——即使。末两句是设想,回答“不系船”,进一层写“正堪眠”。

  梁城老人怨

  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1]。

  相看父子血,共染城壕水[2]。

  【说明】这首诗描写梁城老人父子的悲惨遭道,反映中唐以来藩镇割据、连年内战的残酷现实。语意简括,情息深长。

  【注释】[1]耕种人——农民。首两句写,人民随时可能被捉去送上战场,充当牺牲品。[2]壕(háo毫) ——沟。

  扬 当(一首)

  畅当,河东(今山西省太原附近)人。大历七年(772)进士。曾为太常博士、果州刺史。

  他的诗歌平淡,有远意,多佳句。

  登鹳雀楼

  迥临飞岛卜,高出世尘间[1]。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2]。

  【说明】这首诗描写宏伟的鹳雀楼和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全诗写得有气势,末两句又属佳句。

  【注释】[1]迥(jiǒng窘)临——远道而来。飞鸟——措鹳雀。飞鸟上——借指鹤雀楼。此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世尘——人间。首两句说,远道来登鹤雀楼,楼阁高出人间。[2]天势——天体的形势。围——这里有“笼盖”的意思。断山——指两山之间。末两句说,极目望去,天空笼盖着辽阔的原野,奔腾的黄河泻入群山之中。

  卢 纶(三首)

  卢纶(748—约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曾为监察御史、昭应县令、元帅府判官、检校户部郎中。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曾参加过军队生活,写出了一些好的边塞诗歌,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生活感情的佳作。诗风豪放,气概雄劲。

  塞 下 曲

  一

  林暗草惊风[1],将军夜引弓[2]。

  平明寻白羽[3],没在石棱中[4]。

  【说明】本题原作共六首,此选第二首。汉朝名将李广有一次夜间在边塞地区打猎,看见草丛里的石头,误认为老虎,便用箭去射它,用力过猛,箭钻入石头棱里。这首诗借用李广的故事点染,写出了唐将军的武勇和箭法精熟。作者描写军队生活中的这个场面富有戏剧性,人物栩栩如生。

  【注释】[1]草惊风——形容风吹草动。首句写,森林深处,足吹草动,认为带风的老虎潜伏在那里。渲染气氛;[2]将军——指李广。引弓——拉弓。夜引弓——指夜间射猎。 [3]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尾部上的白色羽毛,指白羽箭。[4]没——陷入。石棱——石头的棱角。

  二

  月黑雁飞高[1],单于夜遁逃[2]。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3]。

  【说明】本篇是《塞下曲》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描写雪夜里追赶敌人的情状,表现唐主将指挥坚决果断,战士追敌奋勇耐劳,敌军胆怯狼狈。全诗语意干净明快,调子昂扬欢乐。

  【注释】[1]月黑——夜里没有月光。首句隐写敌人连夜败退,鸿雁惊动高飞。[2]单于——古时匈奴最高统治主的称呼,这里借指侵扰唐帝国的契丹首领。遁(dùn盾)逃——偷偷逃跑。这句点明敌人已经全线崩溃。[3]将—一率领。轻骑(jì继)——轻装快速的骑兵部队。逐——追赶。末两句写,将士在漫天犬雪中追击敌人。

  山 店

  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1]。

  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2]。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投宿山店时所见所闻的景物借以表达其急切和喜悦的心情。

  【注释】[1]登登——上山的脚步声。行时尽——走完了登山的小路。决决——山里小河的水流声。首两句写攀登山路和沿途听到山溪泉水声。[2]松火——即松明火,古时山里的人劈松术代替蜡烛照明。膈秋云——即“秋云隔”,意思是,透过秋云看见山店的松明火。末两句写远处的山店。

  于 鹄(一首)

  于鹄,大历、贞元年间人,曾在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山中居住。

  他的诗歌,有些比较富有生活气息。

  巴 女 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1]。

  不愁几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2]。

  【说明】这首诗描写一个牧牛的女孩,表现她的活泼天真。本诗清新如画,女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很逼真。

  【注释】[1]巴——指今四川省东部。竹枝——即竹枝词,当地民歌。藕丝——当时彩色名。傍江——铺展在水面上。首两句写女孩在优美的江边收牧回家时的情景。[2]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根大,花白色,果实跟香蕉相似。槿(jǐn紧)——即木槿,落叶灌木,花有红、白、紫等颜色。槿篱——房屋四周栽着木槿做篱笆。末句说,记得家门前的芭蕉丛高出木槿篱笆。

  胡令能(一首)

  胡令能,少年是一个手工业工人,后隐居圃田。诗风清丽

  咏 绣 障[1]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2]。

  绣成安向小园里[3],引得黄莺下柳条[4]。

  【说明】这首诗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赞叹妇女高超的刺绣艺术才能。

  【注释】[1]绣障——即绣屏风。[2]堂前——正房前。花蕊娇——花朵美丽。拈(niān年)——用两三个手指头拿着。床——指绣花架子。首两句写妇女在绣架上描绘屏风上的美丽图案。[3]安——摆,安置。园——花园。[4]黄莺下柳条——黄莺从柳枝上飞向花朵美丽的屏风,喻花朵绣得美妙逼真。

  李 约(一首)

  李约(751—约810),字存博,号萧斋,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人。曾为兵部员外郎。诗风简远。

  观 祈 雨[1]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箭迎龙水庙前[2]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3]。

  【说明】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描写农民求雨和地主怕天阴的情景,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深刻地揭示出统治阶级的残酷本质。

  【注释】[1]祈(qí琦)——请求。祈雨——旧社会的一种迷信举动。天气干旱,农民急切地盼望雨水,把希望寄托在虚构的龙王身上,请求它降雨水。[2]土生烟——尘土飞扬。水庙——龙王庙。首两句写干早严重和求雨的仪式。 [3]朱门——红漆的大门,指地主之家。犹——还。咽(ye业)——发音不响亮。末两句写地主只图享受,怕天阴乐器受潮,不能寻欢作乐.

  崔 护(一首)

  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省定县)人。贞元十二年(7 9 6)进士。官终岭南节度使。

  题都城南庄[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2]。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3]。

  【说明】有一年清明节,作者到郊外踏青,在京城南庄看到一家院子中桃树旁边站着一位美丽的姑娘。他向姑娘讨水喝。姑娘送给他水后,独自倚在桃树旁,含情脉脉地看着他,并把他送出了门。第二年,他又来到南庄,那位姑娘却不知道哪里去了,便作了这首诗,题在门上,以表怀念之情。本诗运用影取的手法,从描写最物中透露姑娘的心情和作者的含意。

  【注释】[1]都城——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2]相映——相互映衬。 [3]笑春风——春风吹拂,桃花盛开,好象那位姑娘欢笑的样子。

  孟 效(一首)

  孟效(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渐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为溧(lì立)阳尉、协律郎。

  他是一个性格孤直耿介的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他的诗歌,有悲叹自己贫病饥寒的生活之作,也有不满现实,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之作。诗风质朴,含意深婉,语言自然.表现力集中。

  洛桥晚望[1]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2]。

  榆柳萧疏楼阁闲[3]月明直见嵩山雪[4]。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在天津桥上看到的冬夜景色。作者通过冷寂与光华两种境界的鲜明对比,相互映衬,表达一种独特的感受。

  【注释】[1]洛桥——古代洛水上的一条浮桥,即天津桥。洛水横贯洛阳。[2]洛阳——在今河南省。陌(mò漠)——田间的小路,这里指洛阳的街道。首两句说,天津桥下结了薄冰,洛阳的街道冷落,行人绝迹。[3]榆柳——榆树和柳树。萧疏——冷落稀步。闲——雅静。这句说,冬夜榆柳显得冷落稀少,富家的楼阁格外雅静冷清。[4]明——照。嵩(sōng松)山——在河南省洛阳东南面。末句转笔,辟出光华的境界,宕出远神,使画面活跃起米o

  吕 温(一首)

  吕温(771—811),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又说东平(今山东省泰安)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曾为左拾遗、户部员外郎,后贬为道州刺史。

  他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王叔文重视他,柳宗元佩服他。他的诗歌,敢于谴责封建统治阶级,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1]

  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2]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3]

  【说明】这首诗描写大官僚在旱天移栽芍药花,谴责封建统治者只知栽花享乐,不管人民的生活。作者运用暴露的手法,通过描写和议论表达愤激的思想感情。

  【注释】[1]贞元——唐德宗的年号。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权门——掌管政权的大官僚。[2]汲——从井里打水。开园——灌溉花园。日日新——一天一个新样子。首两句写农田的旱象严重和权门的花园茂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末句直接谴责封建统治者不知忧国忧民。

  张 碧(一首)

  张碧,字太碧,贞元年间人。他崇拜、学习李白,其诗能够反映现实生活。

  农 父[1]

  运锄耕劚侵星起[2],陇亩丰盈满家喜[3]。

  到头禾黍属他人, 不知何处抛妻子[4]!

  【说明】这首诗描写农民辛勤耕种,即使丰收年,也得不到最低的生活保证,只是一场空欢喜,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并对农民表示深切的同情。本诗运用暴露的手法,通过描述和议论,表达愤激的思想感情。

  【注释】[1]农父——年老的农民。父——对老年人的通称。[2]运锄——挥动锄头。劚(zhú逐)——耕种田地。劚——砍。侵星起——星星来落之前就已起身。首句写老农起早摸黑,辛勤劳动。 [3]陇亩丰盈——田地里庄稼茂盛。 [4]到头——结果。禾黍——庄稼。妻子——妻子和儿女。末两句写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农民走投无路,无法养活妻子和儿女·

  李 贺(九首)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人。曾为小官奉礼郎。他是一位多才而短命、有杰出成就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一生很不得志,在诗歌中发出了悲愤的呼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同情痛苦的劳动人民。他的诗歌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意境凄清幽冷,色彩鲜明,语言新颖。从下面选录的九首诗歌便可明显地看出这种艺术特色。

  南 园[1]

  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2],小白长红越女腮[3]。

  可怜日暮嫣香落[3],嫁与春风不用媒[5]。

  【说明】本题原作共十三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写春天风吹花落,慨叹光阴易失,指出应该珍惜青春。

  【注释】[1]南园——作者家住福昌县昌谷村,家附近有南、北二个花园。南园是李贺读书和写作的地方。[2]草蔓——指长茎的草本花。 [3]越女腮(sāi塞)——美女的脸腮。在古代诗歌中常用。“越女”来代替美女。这里比喻白白红红的鲜花。[4]嫣(yān烟)香——指娇艳芳香的花。[5]嫁与春风——嫁给春风,即风吹花落。媒——旧时撮合男女婚事的人。

  二

  寻章摘句老雕虫[1],晓月当帘挂玉弓[2]。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3]?

  【说明】这首诗是《南园》中的第六首。本篇运用比拟的手法写作者的思想变化。他认为钻进书本里寻求生活,专在文字技巧上下苦功,脱离社会现实,是不行的,必须到广阔的天地去,到实际生活中去。

  【注释】[1]章——诗词文的段落。老——终身从事。雕虫——指写作或写作技巧。首句说,自己终身从事搜寻诗文中的好段落,摘录名句子,来进行写作。[2]玉弓——残月弯弯的样子。这句写每天通宵读书作文,不顾休息。[3]辽海——即辽东,辽东靠近渤海边,所以说“辽海”。古时,这里是征战之地。哭秋风——即悲秋。末两句的意思是,不到现实中去,关在屋于里写作悲秋的文章,它在战场上没有一点用处。

  马 诗

  一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1]。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2]?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十三首。作者托马言志,抒发情怀,发人深省!此选第四首。这首诗描写骏马的骨骼不平凡,敲敲它,发出铜一样的声音,提倡人要有坚强的性格。

  【注释】[1]房星——二十八宿之一。古人有一种迷信思想,认为马是房星之精。首两句说,这马不是平凡的马,是房星之精。下“星”字,有的说当作“精”字。[2]瘦骨——骏马锋棱瘦骨。犹——如同。末两句写马骨坚劲,如同铜一样。

  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1]。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2]。

  【说明】这是《马诗》中的第五首。本篇描写良马渴望在燕山脚下,趁秋天月夜,奔驰在辽阔的沙漠上,表现有才能的人希望能得到任用,按照他们的专长发挥作用,使他们有所成就。

  【注释】[1]大漠——大沙漠。燕山——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首两句写良马施展本领的环境。[2]何当——什么时候能够。金络脑——用金装饰的马络头,这里指良马。走——跑。清秋——清爽的秋天。末两旬说,这样的好马什么时候能够在秋天里飞奔。

  三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1]。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2]。

  【说明】这是《马诗》中的第十一首。本篇描写千里马给宫廷里使用和去拉盐车的两种情景,表现有才能的人不用,固然损失很大,但任用不当,也无法使他们施展才能。

  【注释】[1]内——最高级官员的住所,即宫廷。赐(cì刺)——赏给。鞯(jiān肩)——垫马鞍的东西。刺——绣。麒麟(qílín欺林)——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象鹿,比鹿大,有角。首两句说,宫廷里的千里马给最高级的官员使用,银白色的马鞍垫上刺绣着麒壤。 [2]坂(bǎn板)——即虞坂,在今山西省。相传伯乐在这里发现了千里马。蹭蹬(cèngdèng)——困顿,指遭遇挫折。溘(kè刻)——依傍。末两句说,在正午时分,千里马拉着盐车爬山坡,极度疲乏地依傍着热风飞尘。

  四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1]。

  “祗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2]!”

  【说明】这是《马诗》中的第十八首。本篇描写伯乐发现千里马,慨叹有才能的人不加以培养,也无法使他们施展才能。

  【注释】[1]伯乐——相传春秋时代,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人们都以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伯乐”来称呼他。旋毛——一撮圆转的毛。伯乐相马的标准,认为马在腹下有象乳房一样的旋毛,是千里马。首两句写伯乐发现千里马。[2]祇(zhǐ只)——只是。掊(pǒu)——减少。白草——西域所产的草,干熟时成白色,牛马喜爱吃它。蓦(mò墨)——超越。末两句是伯乐看出千里马后慨叹的话。意思是,只是现在减少它的草料,常吃不饱,什么时候能养成气力,可以驱驰青翠的山冈,施键它的好足力啊

  五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1]。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2]。

  【说明】这是《马诗》中的笫二十首。本篇描写将军要远行,束带挂剑,寻求千里马的情景,说明有才能的人要有马的品德兼老虎的生气。

  【注释】[1]重围——指将军身上的双层腰带。。燕尾——腰带剩余下垂的部分好象燕子的尾巴。鱼肠——古代有名的宝剑。首两句写将军的服饰和武器。[2]先采——首先选取。眼中光——百兽之中只有老虎的眼睛有百步光。马经说:眼中五彩(赤、青、黄、白、黑)行千里。末两句写将军寻求千里马。

  六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1]。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2]。

  【说明】这是《马诗》中的笫二十三首。本篇描写汉武帝只知好神仙,听信方术之士烧炼丹砂能成黄金的鬼话,而他的马棚里的天马都成了膘肥肉多的马,不能上青天。讽刺汉武帝迷信求仙和远征求马。当时的统治者唐宪宗也好神仙,听信方士的鬼话,幻想长生不老。作者借没武帝讽刺唐宪宗。

  【注释】[1]首两向说,汉武帝好神仙,令方术之士烧炼丹砂得到黄金,结果只见到一些紫色的烟雾。[2]厩(jiù救)——马棚。解——懂,明白。末两句说,汉武帝的马棚里的马都成了膘肥肉多的马,没有作为,不懂得上青天。汉武帝爱好西域的汗血马,出师伐大宛,获得汗血马,称为“天马”。

  昌谷北园新笋[1]

  斫取青光写楚辞[2],腻香春粉黑离离[3]。

  无情有恨何人见[4]?露压烟啼千万枝[5]。

  【说明】本题原作共四首,此选第二首。这首诗,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借题诗新竹上,曲折地抒发世上无人知己的怨恨之情。

  【注释】[1]昌谷——作者的家乡。北园——作者家北的花园。新笋(sǔn损)——指新竹子。 [2]斫(zhuó浊)——用刀刮。青光——指竹竿上的青皮。楚辞——古代的一种诗歌,这里指作者写的诗歌。首句说,刮去新竹子的一部分青皮,在上面写自作的诗歌。[3]腻(nì逆)香——浓香。春粉——指嫩竹应上的一层白也粉末。“腻香春粉”,形容新竹之美。黑离离——指写在新竹上的一行行字迹清清楚楚。[4]无情——指的是竹子。有恨——指所写的诗歌。何人见——谁肯来观看这新竹和写在上面的诗歌。[5]末句说,被露水压得低着头的千万竹枝,仿佛在为无人来而啼哭。含蓄地表达怨恨之深。

  柳宗元(四首)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王叔文执政时,他为礼部员外郎,积极参与政治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为柳州刺史。

  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散文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抒写个人愤懑(mèn闷)不平的心情,讽刺和抨击现实政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有强烈的社会意义。风格清新峭拔,境界峻洁澄澈,语言精炼。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1]

  海畔尖山似剑铓[2],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3]。

  【说明】这首诗,作者通过假设比况和丰富的想象,描写秋天同友人看山的情景,抒发极为深刻的忆念京城里亲友的感情。

  【注释】[1]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浩初是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当时,他从临贺到柳州(今广西壮旅自治区马平县)会见柳宗元。京华——指京城长安。亲故——亲属朋友。[2]海畔(pàn判)——海边。剑铓(máng盲)——剑锋。[3]若为——怎能。故乡——指长安。末两句说,山峰无数,每座山峰上都能遥望故乡。自己只有一双眼睛,要把自己化成千亿个身体,用千亿双眼睛来遥望故

  乡。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1]

  宦情羁思共凄凄[2],春半如秋意转迷[3]。

  山城过雨百花尽[4],榕叶满庭莺乱啼[5]。

  【说明】这首诗借写柳州二月特有的自然景色,表达作者在贬官的遭遇中悲伤而又不甘愿的心情。本诗缘情写景,语意含蓄蕴借,能唤醒读者的联想。

  【注释】[1]榕——榕树。 [2]宦(huàn换)情——指贬官的遭遇。羁(jī机)思——指长久寄居异地的心情。凄凄——形容凄凉悲伤。[3]春半如秋——本来柳州的二月是春光最浓的时节,可是榕树的叶子落光了,如同秋天一样。意转迷——意思是,这里是春天还是秋天.分辨不清楚。借景写凄悲之感。[4]山城——指柳州。这句借景写在京城长安的革新派人物受到打击摧残。[5]末句借景讽刺嘲笑把持朝政的守旧派人物。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1]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2]。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3]。

  【说明】曹侍御过广西象县时寄给在柳州的柳宗元一首诗,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酬答他。作者借景抒写愤懑小平的思想情绪,语意十分委曲婉转。

  【注释】[1]侍御——即侍御史,官名。象县——唐时县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县。酬……见寄——酬答他寄来一首诗。[2]破额山——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北。碧玉流——形容澄清的江水。骚人——屈原作《离骚》,创造了一种独的骚体诗,因此以后世人称屈愿为骚人,也泛称诗人为骚人,这里指曹侍御。木兰——树名,俗称紫玉兰。水兰舟——用木兰树做的舟,形容舟之芳美。首两句说曹侍御在碧玉流中乘着小兰舟,从黄梅县不远万里来到象县。[3]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蘋——多年生水草,花白色。隐指自已为人高洁。末两句写,读了曹侍御过象县寄来的诗,很怀念他,感到潇湘两岸,芳草鲜美,春风荡漾,春意很浓。想采白蘋赠送,可是身在荒僻的柳州,没有行动的自由,不能实现愿望。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

  孤舟蓑笠翁[2],独钓寒江雪。

  I【说明】这首诗是一幅清淡的速写画。作者从描写寒江幽静寂寞的雪景中,曲折而含蓄地反映了他参与政治革新失败后不甘心屈服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注释】[1]径——路。踪——脚印。首两句写,大雪中鸟栖息不飞,路上看不见行人的踪迹。[2]蓑(suō梭)笠翁——披着蓑衣、戴着笠帽的渔翁。

  张仲素(一首)

  张仲素(约769—819),字绘之,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曾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他擅长写闺情诗。

  秋 闺 思

  碧窗斜日蔼深晖[1],愁听螀寒泪湿衣[2]。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3]。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丈夫征戍边地,妻子日夜思念,怨恨路程遥远,叉迷了路,即使梦中也不能相见。本诗层层深入,含意深沉,感情凄切。

  【注释】[1]碧窗——碧绿的窗纱。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蔼(ǎi矮)深晖——光线油润暗淡。自句说,斜日的余光透过碧绿的窗纱射入屋内,屋内的光线变得油润暗淡了。[2]寒螀(jiang姜)——蝉的一种。[3]关塞——边地。金微——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这里指丈夫征戍的地方。末两句说,梦里确实是清清楚楚地看见关塞了,可是迷了路,不知道从哪条路能到金微去。

  卢 仝(一首)

  卢仝(?——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省大兴县附近)人。他在诗歌中讥讽时政,深切关怀人民的苦难。风格委婉,语言朴实。

  逢 病 军 人

  行多无力住无粮, 万里还乡未到乡。

  逢鬓哀吟古城下[1],不堪秋气入金疮[2]。

  【说明】这首诗运用自描的手法,通过一个受伤的军人在回乡途中的凄惨悲哀的情景,反映了由于统治阶级内部分裂所酿成的战祸,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注释】[1]蓬鬓——形容乱杂而干枯的头发。 [2]堪——忍受。金——这里指金属制成的刀剑。金疮——刀剑所砍的伤口。

  陈 羽(一首)

  陈羽(753一?),江东(今南京一带)人。贞元八年(792)进士。曾为东宫卫佐。

  他的诗歌多数是怀古和旅游之作,但也写过反映现实斗争的作品。其诗情景交融,有画意,耐人寻味。

  从 军 行[1]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2]。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3]。

  【说明】这首诗从声与色的交相融汇中,描写边塞军队顶风冒雪,在奇寒的天山上行军,表现战士斗志昂扬的士气。

  【注释】[1]从军——随军出发。行一一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2]海——指天山脚下的湖泊。首两句写天寒风狂,渲染气氛。 [3]横笛——笛予。不见人——指战士披风戴雪,个个成了雪人,同天山上的雪一色了。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末两句写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韩 愈(二首)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792)进士。曾为节度使幕府判官,监察御史。唐宪宗时,为太子右庶于、刑部侍郎,由于劝阻唐宪宗不要迎佛骨,险些送了性命,后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时,为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他在政治上的基本倾向是站在保守派一边的,反对以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派。

  他是唐代最著名的散文家和很有成就的诗人。他写过一些富有现实意义的诗歌,但数量不多。艺术风格很雄奇险怪。有些诗写得清新明朗,通顺流畅。

  同永部张员外籍曲江春

  游寄白二十二舍人[1]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2]。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3]?

  【说明】这首诗描写春雨后的傍晚,作者同张籍游曲江,惋惜友人白居易没有来此同游,并问他没来的原因,本诗画面清丽。末句一问,既富有情味,又含有赞美当时曲江春色之意。

  【注释】[1]张籍——在唐穆宗长庆二年改官水部员外郎。白二十二——即白居易,他当时任中书舍人。 [2]漠漠——迷濛一片。白日——傍晚时的太阳。首两句说,傍晚,春雨过后,一片迷濛的轻阴自已散开了,青天上的一轮夕阳映照着亭台楼阁。[3]有底—— 有什么。时——相当于语气助词“啊”。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3]

  【说明】这首诗描写京城长安街道早春小雨中的景色,并以晚春烟柳反衬,抒发作者欣喜的情怀。作者描写景物,体察细致,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写出了独特的感受。

  【注释】[1]呈——恭敬地送上去。张十八——即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 [2]天街——皇都中的街道。酥(sū苏)——酥油,用牛羊奶制成的物品。首两句说,细雨礞檬,皇都中的街道湿润,如同洒了一层酥油,街道两旁的草色,远望绿茵茵,近看却没有了。[3]绝胜——远远地超过。皇都——京城长安。末两句说,这时的春色最美,远远地超过了晚春烟柳满布的京城。

  李 益(五首)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人。大历四年(769)进士。曾为郑县尉、幽州节度使从事、秘书少监、礼部尚书。

  他是诗坛上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他在边地生恬了十年之久,写了许多很好的边塞诗歌。其诗形象鲜明,音调响亮,语音凝炼精美。他擅长七言绝句,常被乐工们拿去传唱;五七言律诗也有佳作,如《盐州过胡儿饮码泉》。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1]。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2]。

  【说明】这首诗,作者从感觉、听觉、视觉三个侧面,描写士兵顶着寒风,在沙漠中月夜行军,听到笛声,引起怅望故乡的情景,表现士兵远征的辛苦和愁思。语意凄寒,令人难以忍受。

  【注释】[1]海——天山脚下的湖泊。横笛——笛子。行路难——古乐府《杂曲》,写世路艰难和别离的悲伤。首两句说,在行军途中,本来气候已经恶劣的了,而偏偏在这时笛子又吹奏起令人愁思的《行路难》。作者以此来渲染气氛。 [2]碛(qì弃)——沙漠。一时——同时。月中——月夜里。末两句写笛声引起征人对家乡的思念。

  夜上受降城闻笛[1]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2]。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

  【说明】这首诗描写远戍边疆的士兵想望家乡的情景。首两句侧重写景,末两句侧重抒情,情景相生,紧噼呼应,加强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注释】[1]受降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西北。唐朝朔方军总管张仁愿为防御突厥内侵所筑的城。 [2]回乐烽——指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霜——形容洁白的月光。首两句写边疆荒凉。 [3]芦管—— 乐器名。一夜——全夜。末两句写征人思归之情。

  度破纳沙[1]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1]。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3]?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先描写古代塞北春天的荒凉景象,后加以抒情性的议论,深刻地反映出士兵戍边的艰苦生活。

  【注释】[1]破纳沙——沙漠名,在今陕西省。[2]经年——常年。省(xǐng醒)——知觉。首两句说,满眼风沙,旋转移动,常年不知草木生长。[3]总有——虽有。末两句说,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天到来,虽然有春天到来,可是什么地方能知道呢?

  塞 下 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1]。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2]。

  【说明】这首诗借写历史故事,勉励边防将士要树雄心,立壮志,为了保家卫国,宁死不归。

  【注释】[1]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他曾被封为伏披将军。裹尸还——汉时匈奴,鸟桓(huán环)统治主骚扰北部边疆,马援请求去抗击侵略者。他说,男儿应当战死在边疆的原野上,用马皮裹着尸体运回来安葬,怎么能卧在床上,死在儿女的手中啊!定远——指汉代名将班超,他曾被封为定远侯。生入关——班超在边疆,年老思归,曾上书给皇帝说,希望能活着回到玉门关内。首两句说,马援宁愿战死在边疆的战场上,班超何必想活着回到玉门关内。此借汉将比唐将。 [2]莫遣——不使。只轮——一只车轮。海——瀚海,即沙漠。海窟——沙漠中的帐篷,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沙漠地带。一箭射天山——唐时,突蹶十万人前来挑战,名将薛仁贵在天山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其余的敌人都下马请求投降。末两句的意思是,要全部歼灭敌人,不使一个敌人逃跑回去,还世该留下一支部队防守边疆。

  江 南 曲[1]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2]。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3]。

  【说明】这首诗以“信”为线索和自然的联想,用商人妻子的口吻写丈夫常年在外经商,回家没有一定的期限,深切向往夫妻能够团聚。

  【注释】[1]江南曲——属乐府《相和歌》,它的内容都是有关男女爱情的。 [2]瞿塘——即瞿塘蛱,长江的一个峡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南。贾(gǔ骨)——商人。首两句说,自从嫁给瞿塘商人,丈夫长期在外,天天误了和我约定的归期。[3]潮有信——潮水的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弄潮儿——习惯在波涛上行船的青年人。末两句说,如果早知道潮水按时就来,倒不如嫁给“弄潮儿”。

  张 籍(四首)

  张籍(约768—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附近)人,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曾为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郎中、主客郎中、国子司业。

  他是一位关心现实的杰出诗人。他的乐府诗歌,抨击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同情劳动人民的灾难,明白易懂。他的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质朴,优美动人。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1]。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

  【说明】这首诗,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细微的动作,描写寄居在外地的人写信和托人捎信时的情态,表现他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注释】[1]家书——家信。重(chóng虫)——重叠。这句说,想写封家信,要写的意思很多。 [2]匆匆——急促。行人——捎信的人。临发——即将出发。开封——打开已经封好的家信。末两句说,又恐怕时间急促,在信里说不完;当捎信的人临出发时,又打开了封好的冢信,再作些补充。

  凉 州 词

  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1]。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2]。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描写安史乱后,西北边防空虚,吐蕃统治主乘机占据西北数十州,掠夺去大量的货物。作者委婉含蓄地谴责了只知苟安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唐统治者。

  【注释】[1]芦笋——芦苇发芽,好象竹笋。渐欲齐——渐渐地都将发齐了芽。首两句写沦陷区的春天景象。[2]铃声——指运载货物的骆驼身上的铃声。遥过碛——在远处响过沙漠。白练——熟丝织品。安西——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附近,是唐代的重镇,当时被吐蕃占据,成为侵略内地的据点。末两句写吐蕃统治主掠夺去的大量货物。

  二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1]。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2]。

  【说明】这是《凉州词》中的第三首。本篇运用暴露的手法,描写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对只知道接受皇帝的恩惠而不肯为国出力的边将进行了谴责。

  【注释】[1]风林关——在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北,当时是唐朝和吐蕃交界的地方。东流——向国内流,比喻吐蕃统治主向内地侵入。白草——塞外干熟时的草。榆——北方的榆树。六十秋——指凉州失陷已有六十年。首两句写,风林关内被吐蕃统治主侵占,土地长期无人耕种,一片荒芜。景中寓情。[2]承——在下面接受。主——指皇帝。恩泽——恩惠。解道——知道。取——收复。末两句谴责边将不击收复失地。

  蛮 州[1]

  瘴水蛮中入洞流[2],人家多住竹棚头[3]。

  青山海上无城郭[4],唯有松牌记象州[5]。

  【说明】这首诗描与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生活风貌。本诗安排精细,有乡土气息。

  【注释】[1]蛮州——指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把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称为“蛮”,是统治阶级的诬蔑。[2]瘴水——有病毒的水。[3]竹棚头——西南地区潮湿,虫蛇很多,人们搭起竹栅,居住在上面。[4]海上——海滨。城郭——城,内叫“城”,外叫“郭”。[5]松牌——松木做成的牌子。象州——在今广西僮族自治区象县。末句说,只有松木牌上标志着“象州”。

  王 建(四首)

  王建(约765—约830),字仲初,颖(yǐng影)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大历十年(775)进士。曾为县丞、秘书丞,侍御史,陕州司马。

  他与张籍齐名,在乐府诗歌中,他揭露和斥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其诗细致、含蓄,语言精炼、通俗。

  新 嫁 娘 词

  三日入厨下[1],洗手作羹汤[2]。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3]。

  【说明】本题原作共三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通过典型细节,刻画封建家庭里新媳妇侍奉婆母的心理状态。

  【注释】[1]三日——古代女子出嫁后的第三天,依照风俗要到厨房做菜。 [2]羹(gēng耕)汤——用肉、菜等做成的浓汁汤。[3]谙(ān安)——熟悉。姑——婆婆。食性——口味。遣——送给。小姑——丈夫的妹妹。末两句说,小姑知道妈妈的口味,先送给她尝尝,看看味道是否当婆母的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1]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

  【说明】这首诗,作者选择有特点的景物,描写他在中秋节的夜晚思念友人。

  【注释】[1]十五夜——指中秋节的晚上。郎中——古时官名。[2]中庭——院子中。地白——满地月光。首两句写院落之幽静。 [3]秋思——看见秋景引起思念之情。末句语意委婉.明明是自已也在中秋之夜思念友人,却偏不说自己,而说“谁家”。

  海 人 谣[1]

  海人无家海里住, 采珠役象为岁赋[2]。

  恶波横天山塞路[3],未央宫中常满库[4]。

  【说明】这首诗描写海人采珍珠交赋税,哀怜他们的不幸遭遇,抨击贪婪、残酷的唐统治者。本诗用事实讲话,启发读者去作结论。

  【注释】[1]海人——指今广东省沿海一带的居民。他们经常潜入海底,捕捞海产品。谣 ——大众编的反映生话的歌。海人谣——即海人的歌。 [2]珠——珍珠,蛤蚌壳内产生的有光小圆粒,可做装饰品,也可入药。役象——南方出产象,用它作交通工具。岁赋(fù富)——唐代统治者每年定期向广东沿海一带人民索取珠宝,作为捐税。这句说,采来珍珠,用象驮着去交捐税。[3]恶波横天——险恶的波浪又高又大,形容到海里采取珍珠非常艰难。山塞路一高山峻岭阻挡道路,形容在陆上运送珍珠十分辛苦。[4]未央宫一汉朝的宫殿名称,这里借指唐朝的皇宫。

  雨 过 山 村[1]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1]。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2]’。

  【说嘲】这首诗描写作者雨中经过山村所看到的农忙景象。作者用妇女没有工夫去采摘、佩戴芳香的栀子花来衬托忙着选蚕种的情景,整个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注释】[1]竹溪——两岸长着竹的小河沟。这句说,通往山村的路经过竹溪,竹溪上斜架着术板桥。 [2]妇姑——嫂子和小姑。浴蚕——古时用盐水选蚕种。闲一一放着不用。栀(zhī枝)子——栀子树,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花大,白色,很香。末两句说,爱戴花的妇女忙着选蚕种去了,院子中的栀子花在那里清闲地开着。

  雍裕之(一首)

  雍裕之,蜀州(今四川省崇庆县)人。他曾几次考进士,都不中,常期过着流浪生活。他的乐府诗歌很有情致。

  农 家 望 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1],为问西风早晚回[2]?

  白发老翁如鹤立[3],麦场高处望云开。

  【说明】这首诗描写一位老农站在麦场高处察风观云的情状,表达农民在麦收时盼望晴天的心情,本诗刻画人物逼真、形象。

  【注释】[1]尝——曾经。秦地——今波伏陕西省一带地区,那里曾是古代秦国的领土。西风雨一一刮西风就下雨。 [2]为问——替我问一问。早晚回——什么时候可以回去。[3]鹤(hè贺)——全身白色,颈长,站立时总是伸着颈。这句写老翁长时间站着远看风云。

  元 稹(二首)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人。幼年丧父,家里很穷。曾为校书郎、监察御史。由于和太监、守旧官僚斗争,被贬为江陵士曾参军、通州司马。后起为工部侍郎,出为同州刺史,转为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官终武昌节度使。

  他和白居易是最亲密的朋友,其诗齐名。他两人的文学见解完全一致,倡导“新乐府”。他的诗歌中,有的揭露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凶残和荒淫,反映了人民的贫苦生活;有的反对侵略战争;有的反对商人的盘剥;有的抒写了家庭朋友之间真挚感情。其诗善于叙事,语言流畅、激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

  残灯无焰影憧憧[2],此夕闻君谪九江[3]。

  垂死病中惊坐起[4],暗风吹雨入寒窗[5]。

  【说明】唐朝元和十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司马。这年八月,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他俩同遭统治集团的排斥和打击。这首诗是作者听到白居易被贬官后写的,表现了他俩在政治失意中的共同情感和特别深厚的友谊。本诗缘情写景,以景物烘托感情,情景一致。

  【注释】[1]乐天——自居易,字乐天。授——给予。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唐朝的地方官名。授江州司马——做了江州司马。 [2]焰——火苗。影懂憧(chōng充)——灯影晃来晃去。这句借景创造气氛,烘托作者和友人的不幸遭遇。[3]谪(zhé哲)——贬官,降职。这句说,这天晚上听到你降职去九江的消息。[4]垂死——接近死亡。这句写作者病危时听到消息的情状。[5]暗风——黑夜里的秋风。末句借景烘托作者的悲凉心情。

  行 宫[1]

  寥落古行宫[2],宫花寂寞红[3]。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4]。

  【说明】这首诗,作者选取冷寂的行宫一角,表现宫女的痛苦遭遇,讽刺唐玄宗掌权执政时的骄奢淫逸生活,倾吐对唐帝国昔盛今衰的感慨。本诗语言凝炼,内涵丰富,留不尽之意于言外。

  【注释】[1]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所住的地方,这里指唐朝皇帝由长安往洛阳途中的连昌宫(在今河南省宜阳县)。[2]寥落——冷落。 [3]这句说,行宫中的红花寂寞地开着。作者以此来反衬“白头官女”。[4]玄宗——李隆基,世称唐明皇。末两句说,唐玄宗时的宫女还活着,头发都白了;她们什么事情也没有,坐在行宫里,谈论着唐玄宗的旧事。

  刘禹锡(九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是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他在王叔文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任连州,夔(kuí奎)州、和州等州刺史,最后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独特成就的优秀诗人。他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表示自己的顽强斗争精神和对政敌的蔑视,也写了一些怀古诗,咏叹历史兴亡;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生活、关心人民疾苦的诗。诗风雄

  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由于向民歌学习,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新的光彩,思想情绪健康,风格清新活泼。他擅长七绝。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

  京,戏赠看花诸君子[1]

  紫陌红尘拂面来[2],无人不道看花回[3]。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4]。

  【说明】刘禹锡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斗争失败后,在贞元元年(805)被贬离长安,由屯田员外郎降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到元和十年(815)他被召回京城长安。这首诗写作者回到长安后,游玄都观看桃花,嘲讽朝廷中攀附新当权者才爬上去的某些新贵人物。

  【注释】[1]戏——嘲弄。君子——旧时指有地位的人。诸君子——这里隐指某些新贵人物。[2]紫陌——旧指帝都的道路,此指京城长安郊野的道路。红尘——繁华热闹的地方,此指通往玄都观沿路的绮丽春光。拂面——扑到脸上。 [3]无人不道——没有一个人不说,即人人都说。回——环绕。这句的意思是,人人都说:去看花回来了。 [4]玄都观(guàn贯)——道教的庙宇名。桃千树——形容桃树之多,此系影射朝廷中爬上去的某些新贵人物。刘郎——作者自指。末两句是借题发挥之词。意思是,这些新贵人物,都是我离开长安后,由新当权者一手栽培起来的。

  竹 枝 词[1]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2]。

  银钏金钗来负水[3],长刀短笠去烧畲[4]。

  【说明】本题原作共两组,一组九首,另一组二首。本篇是《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九首。这首诗描写居住在高山上的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本诗是一幅乡土生活画,鲜明地描写出高山上农民生恬的特点。

  【注释】[1]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和重庆一带)的一种民歌,作者加以改写成诗歌。 [2]云间——指耸立入云的山峰。烟火——指村落的炊烟。 [3]钏(chuan串)——妇女套在手腕子上的髑(zhuó啄)于;钗(chāi拆)——妇女头上戴的一种装饰品。银钏金钗——指妇女。负水——山高缺水,耍到山下取水,道路难走,不能肩挑手提,必须背着盛水工具,运水上山。[4]长刀一火耕地区,农民用刀种田,到田里去时带着长刀。短笠(lì立)——山高风大,农民戴着小斗笠帽遮隔阳光。长刀短笠——指男子。烧畲(shē奢)——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耕种。

  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1]。

  东边日出西边雨[2],道是无晴却有晴[3。

  【说明】这是《竹枝词二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用一个姑娘的口吻,写她爱恋着一个青年。本诗构思巧妙,语意双关,格调清新爽朗。

  【注释】[1]郎——指姑娘爱恋的青年。 [2]这句的“东边日出”和“西边雨”,为下句的“无晴”,“有晴”伏笔。[3]末句照应第三句。“晴”,双关隐话。“晴”和“情”同音,表面说天“有晴”,“无晴”,实际是说她爱恋的那个青年“有情”、“无情”。重在“有情”上,因为她从“唱歌声”听出来了。

  浪 淘 沙[1]

  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2],浪淘风簸自天涯[3]。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4]。

  【说明】本题原作共九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描写黄河奔流的壮阔气势。

  【注释】[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也作词牌名。[2]九曲黄河——黄河九曲,即黄河有九处转弯。据古代神话传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天河相通。万里沙——形容黄河水里夹杂了大量的泥沙。 [3]淘——冲洗。簸(bō跛)——颤动。自天涯(yá牙)——从天边奔流而来。 [4]银河——天河。古代神话传说,牛郎和织女平时被分隔在天河两岸,每年阴历七月七日,他们渡过天河相会。牵牛织女——两个星座。神话传说,它们是牛郎、织女。末两句是作者的联想。意思是,如果逆流航行,就到了天河,同时到达牵牛和织女的住处了。

  二

  日照澄洲江雾开[1],淘金女伴满江隈[2]。

  美人首饰侯王印[3],尽是江中浪底来。

  【说明】这是《浪淘沙》中的第六首。这首诗描写妇女冒险从江中取沙淘金的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作者触景生情,语意深刻。

  【注释】[1]洲——水中的小块陆地。澄(chéng城)洲——明净的小洲。 [2]淘金——把杂有金质的混沙在水中淘洗,清除泥沙,提出金碎末。这是古代劳动人民谋生的一种方式。江隈(wēi微)——江边弯曲的地方。[3]美人——指富贵人家的妇女。首饰——妇女佩戴的装饰品。

  三

  莫道谗言如浪深[1],莫言迁客似沙沉[2]。

  千淘万漉虽辛苦[3],吹尽狂沙始到金[4]。

  【说明】这是《浪淘沙》中的第八首。这首诗通过淘洗去沙见到黄金的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诬蔑陷害,受尽千辛万苦,但终能真相大白,洗清罪名,恢复其本来面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屡次被贬官降职.仍保持着乐观的斗争精神。

  【注释】[1]谗言——毁谤的话。[2]迁窖——指贬降外调的官。[3]漉(lù路)——过滤。这句说,小人百般诬陷.清白正直的人历尽千辛万苦。[4]狂沙——比喻小人的澜言。始到——才能得到,这里有“发现”的意思。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的价值。

  石 头 城[1]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2]。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3]。

  【说明】这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本篇是一首怀古诗。作者描写石头城遗址的荒芜寂寞景象,咏叹历史兴亡。内容深沉,情调苍凉。

  【注释】[1]石头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它是战国时楚国的金陵城,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起,改为石头城。这座城在石头山的后面,秦淮河沿山脚流八长江。 [2]故国——前朝的京城。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唐高祖武德九年 (626)开始废弃,长久成为一座空城。周遭——周围。潮打空城——石头城北临大江,浪潮拍打着它。首两句说,群山包围着六朝的故都,江潮冲击着这座荒凉的空城,又寂然无声地退了回去。 [3]淮水——即秦淮河。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墙。未两句说,秦淮河东边照见旧时绮丽繁华的月亮,一到深夜还是象从前一样俏悄地从石头城的矮墙上升起来。

  乌 衣 巷[1]

  朱雀桥边野草花[2],乌衣巷口夕阳斜[3]。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4]。

  【说明】这是《金陵五题》中第二首。水篇是一首怀古诗。作者借写鸟衣巷昔盛今衰的情景,慨叹唐王的衰微。谢意含蓄,令人深思。

  【注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二大家族都住在这里.他们的子弟都喜欢穿乌衣,所以叫“鸟衣巷”。 [2]朱雀桥——与鸟衣巷相近,是六朝时都城南门(名叫朱雀门)外的大桥。野草花——野草开花。 [3]这句说,夕阳西斜,照射着寂静的乌衣巷口。[4]王谢——即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两大家。寻常——平常。末两句说,从前栖息在王、谢堂前的燕子,仍然来原处做巢,所不同的是贵族的第宅已经变成平民的住宅了。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1]。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叉来[2]。

  【说明】作者在元和十年游玄都观,写了观看桃花的诗,讽刺当时朝廷的大官,结果又被贬离京城长安。太和二年<828),刘禹锡重被召回长安,因写了这首诗,再次被贬离京城。作者通过旧事重提,嘲讽当权者,表示他不怕高压,也不抱幻想,准备继续斗争。

  【注释】[1]首两句用玄都观的景物变化比喻朝廷中的人事变迁。作者写《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被贬,到这次重回长安有十四年之久。选当中光皇帝就换过三个,人事有许多变化,但政治斗争并设有停止。 [2]种桃道士——借指当初打击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当权者。归何处——到哪里去了出了,指当初的当权者有些已经死去了。前度——前次,指元和十年游玄都观。末两句的意思是,当初的当权者已不知哪去了,被他们贬降出去的刘禹锡今天却又回到长安来了。

  贾 岛(一首)

  贾岛(779--843),字阆(1àng浪)仙,范阳(今北京市附近)人。他考进士,不中,作过和尚,法名无本。后来还俗,仍没考中进士。曾为长江主簿、普州司仓参军。

  他是一位穷愁苦吟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风物和闲居情景,缺乏时代气息。诗风清淡朴素。

  寻隐者不遏[1]

  松下问童子[2],言师采药去[3]。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4]。

  【说明】这首诗用问答的形式,从侧面描写一名隐士生活在云雾山中的情景,展现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注释】 [1]隐者——隐士,古代有些失意的知识分子隐居在山林中。 [2]童于——这里指隐士的弟于。[3]言——告诉。采药——采集药物。 [4]末两句说,师父就在这山中采药,由于山高云深,不知他在哪儿。

  刘 皂(一首)

  刘皂,唐德岽时人。其他无从查考。

  旅次朔方[1]

  客舍并州十数十霜[2],归心日夜忆咸阳[3]。

  无端更渡桑乾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4]。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多年旅居异乡,一再更换居住的地方,思归故乡。本诗意境丰富,感情深沉。

  【注释】[1]旅次——旅途中居的地方。朔方一北方。[2]客舍——在异乡居住。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霜——指秋天。数十霜——数十年。首句写旅居并州之久。 [3]咸阳——今属陕西省,这里指京城长安。过句写思归故乡咸阳心切。[4]无端 ——没有来由。更——再。桑乾(gān肝)——即桑乾河,今名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马邑县北,经河北省东流入海。末两句说,渡过桑乾河,回头遥望并州,并州好象又是我的故乡。作者更深一层写出对故乡咸阳的忆念。

  皇甫松(一首)

  皇甫松,字予奇,号檀栾于,睦州新安(今浙江省建德县)人。

  采 莲 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1],贪看年少信船流[2]。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3]。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二首。这首诗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描写在秋天的湖面上,一个采莲少女爱恋着一个青年男子的情态。本诗语意双关,清新活泼,刻画人物逼真入微。

  【注释】[1]滟滟(yàn验)——形容湖水动荡闪光的样子。首句说,采莲船划破平静的湖面,激起动荡闪光的碧波,反映着秋天的景色。[2]年少——指采莲少女所爱恋的青年男子。信——任凭,随便。这句说,采莲少女光顾去看那个青年男子,任凭船随波漂流。[3]无端一设有来由。莲子——双关隐语,“莲”与“怜”同音,“莲子”,即“怜子”(爱你)的意思。羞——羞愧。末两句说,本来在湖里好好的,又隔着水抛莲子干什么,被旁人在远处看见,害羞了好半天。

  李 绅(二首)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元和元年(806)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

  他是“新乐府”的倡导者,也是首唱者.推动了当时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他是自居易的好朋友。

  悯 农[1]

  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雨田[2],农夫犹饿死[3]!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描写农民从事辛勤劳动,但不得温饱,逃脱不了饥饿而死的命运,揭示出封建剥削制度所造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本诗语意高度概括集中,感情十分强烈。

  【注释】[1]悯(mǐn敏)——哀怜。[2]四海——普天下,这里指全中国。闲田——荒废不耕种的田地。[3]犹——还。

  二

  锄禾日当午[1],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2]?

  【说明】这是《悯农》中的第二首。这首诗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告诉人们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应该十分爱惜它。诗中议论同形象描写巧妙结合,让读者去作出答案。

  【注释】[1]锄——除草。禾——古代特指谷子。锄禾——在生长着谷子的田里锄草。 [2])末两句说,谁知道盘中的美餐是农民的血汗换来的?

  白居易(七首)

  自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guī龟,今陕西省渭南县)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曾为左拾遗、江州司马、中书舍人、杭州和苏州刺史、刑部侍郎。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诗歌应当反映人民的痛苦,指责时政的弊病。他的讽谕诗,特别是《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同情人民的艰难和痛苦。他的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流传古今、中外,开辟了歌行体的新道路。他的诗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信自然,艺术成就很高,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夜 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1]。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2]。

  【说明】这首诗细致地描写夜里下大雪的情景。

  【注释】[1]已——已经,因感到寒冷而醒来了。讶(yà亚)——惊奇,奇怪。衾(qīn钦)一被子。复——又。首两句写.从感到被子,枕头寒冷和看见窗户明亮,判知夜里已经下雪了。[2]知—一这里有“断定”的意思。雪重——下了大雪。时——常常。末两句写,深夜下了大雪,因为常常听到雪压断竹子的声响。

  竹 枝 词

  巴东船舫上巴西[1],波面风生雨脚齐[2]。

  水蓼冷花红簇簇[3],江蓠湿叶碧凄凄[4]。

  【说明】本题原作共四首,此选第三首。这首诗描写作者乘船逆江流而上,在秋风秋雨中,看到的江面和江岸的景色。作者体察景物细致,描写自然工巧。

  【注释】[1]巴东一在今四川省奉节,巫山、云阳一带地方。巴西一一在今四川省阆(làng浪)中一带地方。东汉末,刘璋曾设置巴郡、巴东、巴西三个郡,当时称作“三巴”。舫——船。上——指逆江流而西上。 [2]这句说,风起江面,波纹涟涟,串串密连的雨点一齐落到水面上。 [3]水蓼(liǎo潦)——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秋天开白色带红的五瓣小花。冷——水蓼的花是白色带红,又是在秋风、秋雨中,给人以冷的感觉。簇簇(cù醋)——一团一团的。 [4]江蓠——香草名,生长在江边,长着大叶。凄凄——形容湿叶上细小的流水。

  暮 江 吟[1]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

  谁怜九月初三夜[3],露似珍珠月似弓。

  【说明】这首美妙的小诗,描写黄昏时和新月出后的江天景色,表现作者爱好大自然的丰富感情。作者构思精巧,描写细腻而生动,比喻新颖。

  【注释】[1]幕江——黄昏时的江色。吟——诗歌中的一种体裁。[2]残——剩余,将尽。残阳——将要落下去的太阳。铺——铺展。瑟瑟(sè色)——种碧色的珠宝,这里指碧玉般的颜色。首两句写,夕阳返照江面,江水背阳的半边,颜色碧绿,朝阳的半边,颜色绯红。[3]谁怜——有谁能爱,明明是作者正在欣赏美景,而偏不说自已,却说“谁”,给人以别致委婉之感。初三夜——夏历初三晚上,月牙儿开始出现。

  大林寺桃花[1]

  人间四月芳菲尽[2],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3],不知转入此中来[4]。

  【说明】本诗描述春后之春,表达作者惊讶喜悦的心情。全诗浅显,明自如画,语意精新婉转。

  【注释】[1]大林寺——在庐山牯(gǔ古)峙西,相传建于晋代,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人们集聚的地方,这里指平地。芳菲(fēi非)——花。 [3]觅(mì密)——找,寻求。 [4]转——改换地方。此中——这里,指大林寺里。

  采莲曲

  菱叶紫波荷飐风[1],荷花深处小船通。

  逄郎欲语低头笑[2],碧玉搔头落水中[3]。

  【说明】这首诗抓住一个生活细节,描写一个少女在荷塘深处与受人相遇时的情态。本诗以景物衬托人物,写得活泼、生动。

  【注释】[1]萦(yíng营)——旋绕。紫波——在水波上飘来飘去。飐(zhǎn展)一摇动。首句说,菱叶在水波上飘荡,荷花迎风摇动。[2]逢郎欲语——遇到爱人想说话。[3]搔(sāo骚)头——簪(zān咱)子。碧玉搔头——镶有碧玉的簪子。

  问刘十九[1]

  绿蚁新醅酒[2],红泥小火炉[3]。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4]?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邀请友人饮酒赏雪的情持,表达真挚的友谊。本诗语意深,tf有情味。

  【注释】[1]刘十九——作者的一他朋友。[2]绿蚁一新疆酿造的米洒,没有过滤,酒面上瓢浮着米渣,略现绿色,象蚁一样细.醅(pēi赔)——没有过滤的酒。[3]这句说,温酒用红泥做的小火炉。[4]无——相当于“否”、“吗”,问话的语气词。末句很别致,不问他是否能来,而问他是否能饮杯酒。

  代卖薪女赠诸妓[1]

  ,

  乱蓬为鬓布为巾[2],晓蹋寒山自负薪[3]。

  一种钱塘江上女, 著红骑马是何人[4]?

  【说明】这首诗用衬跌的手法,仿照卖薪女的语气写自己的贫困生话,悲叹贫富不均。

  【注释】[1]薪——柴禾。诸技一许多美女。[2]乱莲为鬓——鬓发乱得象篷草一样。“为”.好象,如同。布为巾——用粗布当围巾。“为”,当成。首句写人物的肖象。[3]蹋(tà)——同“踏”。负——背着。这句说,清早就踏着寒冷的山路,背着柴禾去卖。选句写人物的贫穷生活。 [4]一种——一样。钱塘江——浙江流经杭州南门外的一段水。著(zhuó浊)——穿。末两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是钱塘江上的一样女儿,为什么有的穷苦,有的富乐?作者先用第三句衬托一下,后在末句点出正意,很有力量。

  韩 氏(一首)

  韩氏,唐宣宗时的宫女,后来嫁给卢偓。其他无可查考。

  题 红 叶[1]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2]。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3]。

  【说明】这是宫女写在红叶上的一首诗。作者迫切希望离开暗无天日的宫廷,回到宫外的广阔天地里去,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这首诗用反衬的手法,从侧面揭露了封建帝王玩弄和压迫女性的罪恶。

  【注释】[1]题——写上。虹叶一秋天的枫树叶子。题红叶一把诗写在一片红叶上。[2]流水——指从皇宫内沟里流出宫墙的水。何——怎么。深宫——即后宫,宫女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宫女”(作者自已),闲——没有事情怍,这里有“无聊”的意思。首两句写,宫女看见急促地流出宫墙的永,悲叹自已被关闭

  在深宫里,人身不得自由。[3]殷勤一热情而周到。谢——送别。好去——幸福地离开。人间——指宫外。末两句写,热情而周到地送别红叶,祝福它幸运地离开深宫,到人间去自由地生活。这里从羡慕红叶流露自已的怨恨。

  李德裕(一首)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曾为太尉、卫国公,后被白敏中、令狐绚(táo桃)等人陷害,被贬为潮州司马、崖州司户参军。

  登崖州城作

  独上高楼望帝京[1],鸟飞犹是半年程[2]。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3]。

  【说明】李德裕被执政的白敏中和令狐绹诬陷,贬为崖州(今广东省琼山县南)司户参军。这首诗是作者在崖州城接上抒发他怀念长安的情感。本诗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注释】[1]高楼一指城墙上的楼房。帝京——指长安。[2]这句说,从崖州城到长安,鸟飞半年才能到达。夸张远离长安。[3]匝(zā扎)——环绕一周。遗——周,圈儿。郡城——指崖州城。末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好象有意要留他住下,重重环绕着崖州城。

  张 祜(二首)

  张祜(hù护),字承吉,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一作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一生无官,生活放浪。他和诗人杜牧友好。

  官 词

  故国三千里[1],深宫二十年[2]。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3]。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描写在深宫里的宫女的悲哀和怨恨,揭露封建帝王玩弄和压迫女性的罪恶。作者极简单的语句,表现出极真切的情感。

  【注释】[1]故国——指宫女的故乡。三千里——说她远离故乡。[2]深宫——即后宫,宫女居住的地方。二十年——说她久离故乡。[3]何满子一一曲调名。唐开元中,沧州有一个著名的歌手犯了死罪,临刑时,献出了这支婉转的曲调,用它来赎死罪,但仍未能免除死刑。这支曲调在宫廷里非常流行。君——指皇

  帝。末两句写宫女希望皇帝放她回故乡去。

  赠 内 人[1]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微看宿鹭窠[2]。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3]。

  【说明】这首诗,作者选取“微看宿鹭窠”和“救飞蛾”两个细节,表现宫女的不幸遭遇和善良心肠,寄托作者对宫女的同情。

  【注释】[1]由人——宫女。[2]禁门——富门,因宫中是禁地,所以把官门叫“禁门”。媚——美好,可爱。窠(kē科)——鸟住的窝。首两句写,宫廷的月夜寂静无人,只有月光在门和树上移动;宫女孤单单地看着鹭乌栖息在树上的窝里。言外道出,自已没有自由,有家不能归,不及飞鸟。[3]钗——妇女头上戴的一种装饰品。剔(tī梯)一挑拨。红焰——灯的火焰。飞蛾——灯娥。末两句写宫女的善良心肠,巧妙地用“飞蛾”比喻宫女,用“教飞蛾”比喻救宫女。

  朱庆馀(二首)

  朱庆馀(797一?),本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县)人。宝历二年(826)进士。曾为秘书省校书郎。张籍很赏识他,称赞他的诗歌。他的诗歌在当时颇有名。

  宫 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1]。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2]。

  【说明】这首诗抓住一个特写镜头,描写宫女被关在深宫里,没有言行自由的情状,反映了封建帝王专制压迫的残酷。本诗构思巧妙,意境丰富,给人以于无言中听有育的感觉。

  【注释】[1]寂寂——寂静。花时——鲜花盛开的春天。美人——指宫女。琉轩(qióngxuān穷宣)——装饰华美的长廊。首两句写宫廷寂静,宫女无聊,没有人身自由。[2]末两句说,两个宫女想谈谈在宫中的怨恨和苦恼,又怕架上的鹦鹉学舌,传给帝王,发生更不幸的事情。

  闽意献张水部[1]’

  洞房昨夜停红烛[2],待晓堂前拜舅姑[3]’。

  妆罢低声问夫婿[4],画眉深浅入时无[5]?

  【说明】这首诗巧妙地用一件生活小事比喻自己应考进士前的心情。把自己比作新娘,张籍比作新郎,舅姑比作主考官。

  【注释】[1]闺意——指闺房中的情事。献——呈上。张水部——即张籍。水部——即水部郎中,官名。[2]洞房——新婚卧室。停红烛——放置着红蜡烛。 [3]特晓——等待天亮。舅姑——公婆。[4]妆罢——梳冼打扮完了。失婿——丈夫,即新郎。[5]画眉——据说张敞(汉宣帝时的官)给妻予画眼眉,当时传为佳话。后世常借“画眉”指夫妻间“闺房之乐”。深浅——浓淡。入时无——合不合时样。无一相当于“否”、“吗”,问话的语气词。末句是问张籍的话:我写的文章合不合主考官的意?

  雍 陶(一首)

  雍陶(805一?),字国钧,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太和年间进士。曾为侍御史、国子监毛诗博士、简州刺史、雅州刺史。

  他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生活.多是旅游之作。诗风清婉,形象鲜明,语言精炼。

  题 君 山[1]

  烟波不动影沉沉[2],碧色全无翠色深[3]。

  疑是水仙梳洗处[4],一螺青黛镜中心[5]。

  【说明】这首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把秀丽的湖光山态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描写透过雾纱看君山在湖水中的倒影,抒发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注释】[1]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据古代神话传说,这座山是舜帝的妃子汀君姊妹(蛾皇和女英)居住和游玩均地方,所以叫“君山”。[2]烟波不动——风平浪静,一层薄薄的雾纱笼罩着洞庭湖面。影——指君山的倒影。沉沉 深沉,形容君山在湖水中的影色很深。[3]碧色——指湖水的颜色。翠色——指水中的君山颜色。深——浓。[四]疑—一仿佛。水仙——水中的女神。指湘君姊妹。她俩溺在湘水,成为湘灵。[5]一螺青黛(dài带)——占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青黑色颜料,好用来画眉。这里比拟君山在水中的形象。镜——这里比拟洞庭湖。

  杜 牧(七首)

  杜收(803—852),字牧之,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弘文馆校书郎、监察御史等官,后出为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入朝为可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

  他是晚唐的一位重要诗人,忧国忧民,憎恶统治阶级的荒淫腐化,思念沦入异族统治的边民。他的七言绝饲,艺术成就很高,其中一些生优秀作品,思想感情丰富而含而含蓄风格明快而豪放,意境深远,形象鲜明,画面优美,语言精炼。

  过华清官[1]

  长安迥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2]。

  一骑红尘妃予笑,无人知是荔枝来[3]’。

  【说明】本题原作共三首,此选第一首。杨贵妃(fēi飞)喜欢吃新鲜荔枝,庸玄宗为博得她的高兴,便利用国家传送紧急公文的驿(yì意)递制,为她运送荔枝。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争取时间,迫使人骑马飞奔,常有人马直挺挺地累

  死在半路上。作者选取这一典型事件加以形象描写,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统治者为满足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不惜残酷奴役人民的罪行。

  【注释】[1]华清宫——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面骊(lí离)山上,唐玄宗和杨贵妃常到这里游乐。 [2]长安——唐朝的京都,今陕西省西安市。迴——同“回”。绣成堆——骊山上种植着大量花木,满布亭台楼阁,远望象锦绣一样。千门——形容宫门之多。次弟——按次序。次第开——逐层地开着。首两句说,从长安回头望骊山,象一堆锦绣那么美丽,山顶上数不清的宫门逐层敞开。[3]骑(jì记)——有人骑替的马。红尘——指马蹄扬起带红色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无人知——形容飞快奔跑,迅速传送荔枝,人们不知道运送的是什么东西,只当着在传送紧急公文。末两句说,一匹人骑着的马扬起红色的尘土,飞奔而来,杨贵妃在山上含笑相迎,没有人知道原来是给她进来了新鲜荔枝。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1],镜天无一毫[2]。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3]。

  【说明】这首诗描写终南山在秋季的气势,表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构思奇特,很有风韵。

  【注释】[1]首句说,秋天,终南山上的楼阁高出附近的树。[2]镜天—— 形容天空明净,好象一面镜子。无一毫——没有丝毫云彩。[3]南山——指终南山,在长安城南面。气势——气派和形势。两相高——两者相互比赛谁高。秋季气爽,天空显得比平时高,山峰也显得比平时高,终南山好象在与青天比赛谁高。

  江 南 春[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

  【说明】南朝的封建统治者崇信佛教,建造了大量的寺院。唐朝君主也崇信佛教,寺院建造得非常富丽堂皇。这首诗,作者通过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江南地区的秀丽春色,同时也借古嘲今:神灵救不了南朝统治者,同样也救不

  了唐朝统治者。本诗从写景中抒情,情含景中,细味弦外之音,冷嘲甚浓。

  【注释】[1]江南—指今南京一带地区。[2]山郭——山城。酒旗——酒家在竹竿头上系着布,悬挂在门上,做卖酒的标志。首两句说,江南的春天,千里莺啼花开,红绿相映,水村山城的酒旗迎风飘扬。 [3]南朝——我国南部四个封建王朝的总称,即宋,齐、梁,陈。四百八十寺——南朝在建康(今南京市)修建的。多少——慨叹之词,表示“多”的意思。楼台——楼阁亭台,指寺院的建筑物。末两句说,南朝修建的四百八十处寺院中有许多楼阁亭台,都掩映在烟花雨林中。

  泊 秦 淮[1]

  烟笼寒水月笼沙[1],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3]。

  【说明】这首诗捕写出这样叫幅画面;在一个烟雾迷濛的月夜,作者把船停泊在繁华的秦淮河边,听到对岸酒楼上的歌女正唱着亡国之音《后庭花》舞曲。作者即景感事,慨叹唐王朝政局可悲,前景令人忧虑。

  【注释】[1]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涕溧(1ì力)水县东北,西流横穿南京城,流入长江。因秦始皇时开凿此河,以疏通淮水,所以叫“秦淮河”。[2]笼——笼罩,覆盖。形容烟雾月色迷濛的样子。首句用冷寂的夜色映衬作者忧愁不安的情怀。[3]商女——卖唱的女子。犹——还。后庭花一——曲调名。南京原是陈朝的京都。陈后主荒淫好色,怍《玉树后庭花》舞曲,每天和一批亲近的大臣、妃子、宫女们饮酒赋诗,歌舞作乐,不料理政事,终于亡国,此曲便成为亡国之曲。末两句用影射的手法讽刺醉生梦死的唐统治者

  题 村 舍

  三树稚桑春未到[1],扶床乳女午啼饥。

  潜销暗铄归何处[2]?万指侯家自不知[3]!

  【说明】这首诗描写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并揭示出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对立。同情农民的遭遇,鞭挞统治者的罪恶。内容深沉,感情激越,语言朴素。

  【注释】[1]三树——指夏历三月的桑树。稚(zhì质)桑——幼小的桑芽。春——指春末。首句说,桑树刚发出幼芽,还没有到春末蚕桑的季节,这时候农民的生活非常困难,时已中午,扶床学步的小女孩饿褂得啼哭不止。[2]潜——不声张。暗——隐藏不露。销、铄(shuò硕)——本来指熔化金属,这里指农民一家人一天天地消瘦和毁灭。这句说,农民一家人在贫困的折磨中不声不晌地度过了一生,没有逃脱的地方。[3]万指——古代以手指数计算奴隶人数,因一人十指,所以一万个手指,就是一千个人,形容使用奴婢之多。候家——富贵人家。自不知——从来不知道。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1]。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

  【说明】这首诗描写一片充满生机的深秋山景,赞美红叶的独特性格,表现了作者爱好大自然和乐观向上的丰富感情。这首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诗,构思极为新颖,布局精细,含意深远,格调清丽豪爽,最后一名句被千古传诵。

  【注释】[1]上--指石经伸向寒山。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经——狭小的路。白云生处——指山的最高处。首两句说,远处一条盘旋的小石路伸上秋山;山顶上白云缭绕,居住着几户人家。[2]坐——因为。于——比。末两句说,停下车子,忘了赶路,是为了观赏傍晚的枫林,这经霜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秋 夕[1]

  红烛秋光冷画屏,[2]轻罗小扇扑流萤[3]。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4]。

  【说明】|这首诗通过景物衬托和细节描写,表现宫女的孤寂和怨恨,以及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它从侧面揭露了封建帝王玩弄女性、破坏劳动人民自由幸福生活的罪恶。

  【注释】[1]秋夕——秋天的晚上。[2]红烛一红色的蜡烛。画屏——用彩色图画装饰的屏风(挡风用的家具)。首句说,新秋的夜晚,红烛的寒光照射漂亮的屏风,使人觉得稍有凉意。[3]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轻罗小扇——轻薄的丝织品制成的小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4]天阶一皇宫中的石阶。牵牛织女——两个星座,神话传说它们是牛郎和织女。末两句说,秋夜徽凉,宫女闲坐在皇宫中的石阶上,仰望被天河分隔在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姚 合(一首)

  姚合(775—约855),陕州峡石(今河南陕西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曾为武功主簿、荆州刺史、杭州刺史后入朝为刑,刑州刺史,杭州刺史,后入朝为刑部自郎中、秘书少监等官。

  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很少,风格比较平浅、朴直。

  穷 边 词[1]

  将军作镇古汧州[2],水腻山春节气柔[3]。

  清夜满城丝管散[4],行人不信是边头[5]。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笫一首。这首诗从耳闻目睹的边疆声色,表现边疆不受吐蕃统治主的侵扰,呈现出一派升平景象,赞扬将领防守边疆的功劳。

  【注释】[1]穷边——遥远的边疆。[2]作镇——亲自镇守。汧(qiān千)州——在今陕西省西部,一九六四年政名“千阳县”。[3]腻(nì逆)——净亮润滑。柔——温和。选句写边疆春季的优美景色。[4]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丝管散——指音乐声随风飘散。[5]边头——边疆。

  令狐楚(一首)

  令狐楚(766—837),字壳士,咸阳(今陕西省成阳市)人。贞元七年(791)进士。曾为尚书仆刺、节度使等官。他的乐府诗歌,受到当时人重视。

  少 年 行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1]。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2]。

  【说明】本题原作共四首,此选第三首。这首诗通过服饰、风度和心理,描写少年的飒爽英姿和保卫祖国的坚定决心。刻画人物逼真,栩栩如生。

  【注释】[1]霞明——形容弓背上的雕画象彩霞一样新鲜明亮。霜——形容剑锋闪烁着白光,象有寒意。走——跑。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首两句说,少年背着崭新漂亮的弓箭,挂着雪亮的利剑,在秋风里骑着马奔出咸阳城。[2]河湟——即黄河和湟水。湟水发源于青海,东流入甘肃省与黄河汇合。这里指河西、陇右一带地方。安史乱后,被吐蕃统治主侵占,沦陷数十年,没有收复。拟(nǐ你)——打算。末两句说,不收复唐朝的失地,誓不回故乡。

  温庭筠(一首)

  温庭筠(yun云)(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他曾几次考进士,都没考中。曾为随县县尉、方城县尉、国子助教。

  他是唐中叶的著名词人和诗人。因好讥讽权贵,到处受到打击,一生不得志,生活浪漫颓废。他在当时和李商隐齐名。他的诗诗歌中,比较可取的是咏叹个人身世、吊古伤今之作。诗风艳丽精巧,注重辞藻修饰。有些描写自然景物和旅愁的小持,比较秋丽从容。

  咸阳值雨[1]

  咸阳桥上雨如悬[2],万点空蒙隔钓船[3]。

  绝似洞庭春水色, 晚云将入岳阳天[4]。

  【说明】选首诗描写咸阳桥那里春雨中的幽美景色,并用洞庭湖春雨中的景色来映衬。

  【注释】[1]值——遇到。[2]咸阳桥——在陕西省咸阳县西南十里,横跨渭水,是唐代由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3]空蒙——迷茫的样予。这句说,透过桥上迷茫的雨点,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钓鱼船。[4]绝似——极象。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岳阳天——岳阳地区的天空,这里指洞庭湖的上空,洞庭湖在岳阳地区。末两句写作者观看咸阳桥那里的雨中景色年引起的联想前句说,极象洞庭湖春雨中的景色;后句想象洞庭湖的上空现在开始入晚云,也快要下雨了。作者以此来进一层写咸阳桥那里的雨中景色之美。

  李商隐(六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为秘书省校书郎、检校工部员外郎。他一生辗转漂泊,穷愁潦倒,很不得志。

  他是晚唐的一位有独特成就的大诗人。其代表作是那些优秀的咏史诗和爱情诗。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而美妙,浪漫主义色彩很浓厚,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比兴手法,语苦言清丽锤炼,自然流畅。

  瑶 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1]。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2]?

  【说明】这首诗根据神话传说,虚构西王母忆念周穆(mù目)王的情节,尖利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求仙的虚妄,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注释】[1]瑶池一地名,古代神话里西王母居住的宫殿。阿母——即仙人西王母。传说吃她的一枚桃子,可以享寿三千岁。绮窗开——敞开美丽的门窗。首句写西王母在美丽的宫殿,开窗遥望,期待着周穆王到来。[2]黄竹歌——周穆王因风雪天寒,看到老百姓受冷挨冻,作“黄竹歌”三章。动地哀——哀声震地。过句写西王母不见穆王到来,只听见阵阵传来的“黄竹歌”声。[3]骏——好马。古代神话传说,周穆王乘八匹好马,西征昆仑,日行三万里,行至瑶池,同西王母宴会。临别时,西王母希望他还能再来,周穆王作歌回答,到了三年重。末两句说,他有日行三万里的俊马,为什么不见他再来呢?言外之意是,周穆王虽求仙,终不免一死,西王母和他约定相会终归化为泡影。

  贾 生[1]

  宜室求贤访逐臣[2],贾生才调更无伦[3]。

  可怜夜半虚前席[4],不问苍生问鬼神[5]?

  【说明】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描写汉文帝在宣室召见很有才干的贾谊,不谈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专问鬼神的本源。作者惜汉喻唐,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只知求仙问鬼,荒误国事,涂炭百姓,同时也感叹自已怀才不遇。本诗反用历史故事,语意含蓄。

  【注释】[1]州生——即贾谊,西汉洛阳人,很有才干。由博士升为太中大夫,提出了一套革新政治的主张,没有得到汉文帝的采纳,反而受到大臣们的排斥,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过了四年,汉文帝召他回长安,在宜室接见他。 [2]宣室——汉朝宫中的室名,即未央宫前殿的下室。这里描这里汉文帝。求贤——求教有德有才的人。逐臣——贬放之臣。贤、逐臣——都指贾谊。 [3]才调——才气。无伦——无比。 [4]可怜——可惜。夜半——即半夜,指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虚——白白地。前席——向前移动坐处。文帝与贾谊盘腿坐在席上,由于谈话津津有味,文帝的膝盖不自觉地渐渐向前移动,靠近贾谊。虚前席——意思是——贾谊的话虽然得到文帝倾听,却没有一点益处。这句惋惜贾谊虽被文帝重视和召见,却没有得到真正的信任,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被问到一些荒唐的问题。[5]苍生——人民。这里指人民的事情。

  隋 宫[1]

  乘兴南游不戒严[2],九重谁省谏书函[3]。

  春风举国裁宫锦[4],半作障泥半作帆[5]。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描写暴君隋炀帝不顾臣下的规劝,建造龙舟和随从的船只,巡游扬州,倾尽全国的人力和物力。作品强烈谴责了封建统治者奢侈浪费、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罪行。作者借隋喻唐,用历史事件贬刺当时的现实。

  【注释】[1]隋宫——建于江都,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宫——指行宫,隋炀帝出外巡行时所住的地方。[2]南游——由运河直达江都游玩。不戒严——没有武装警戒。古代皇帝出外巡行,沿途戒严,行人回避。隋炀帝从洛阳到江南游l玩,下令沿途不必戒严,以便他玩赏一路景色。[3]九重——皇帝所在的朝延,这里指隋炀腑帝。省(xǐng醒)——看,明察。谏书——规劝皇帝的书信。据历史记载,隋炀帝下江南,事先大臣们曾纷纷规劝阻止,他全不理睬,甚至把向他规劝的崔民象、王感仁相继杀死。函(hán含)——指装谏书的匣子、套子。这句写隋炀帝身居宫廷,对臣下的规劝不加省察,一意孤行。[4]春风——春天,隋炀帝七月游江都,在春天就开始准备。举国——全国。锦——彩色鲜艳华美的丝织品。宫锦——按照朝廷所规定的规格而织成的一种高级的锦。[5]障泥——即马鞯(jiān尖),垫在马鞍子下面,两边下垂,用来遮蔽泥土,防止弄脏马身子。它一般是用皮革制成的。帆——船上悬挂的风帆。隋炀帝南游时,造龙舟和从行的船只无数,船与船相连,长达二百多里,船上的帆全是宫锦做成的。这句紧承上句,说全国的锦被封建统治者裁了;一半当了码鞯,一半当了船帆。

  夜雨寄北[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旅居远方,在秋山雨夜里,作诗回妻子王夫人的讯问诗写得含蕴深厚,耐人回味。

  【注释】[1]夜雨奇北——在夜雨声中作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2]君——指妻子。巴山一这里指巴东(今四川省东部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一代)。首两句说,你讯问我回家的日期,这日期现在确定不下来,今天我独自在看着巴山的夜雨涨满了秋山里的池塘。[3]何当——何时,哪一天。烛——指蜡烛花。却——心转去。却话——追述。末两句写作者想象回家后同妻子谈到今夜怀念她的情景。

  霜 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1],百尺楼高水接天[2]。

  青女索娥俱耐冷[3],月中霜里斗蝉娟[4]。

  【说明】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捕写深秋的夜晚,霜清月白,相互辉映,好象青宵玉女与嫦娥在比美一样,借以赞美坚强乐观的女性。

  【注释】[1]征——远行。征雁——从北方向南方飞的雁。首句点明时令。 [2]这句说,从高楼上望去,只见浩森的水波上接天际。[3]青女——青宵玉女,神话传说她是主管霜雪的天神。素娥—— 即嫦娥,神话传说她是月中的仙女。俱耐冷——都经受的住高空的寒冷。[4]斗——比赛。婵(chán蝉)。娟——容态美好。

  登乐游原[1]

  向晚意不适[2],驱车登古原[3]。。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4]。

  【说明】 这首诗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作者登高远望夕阳,感叹自己已经年老。

  【注释】 [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西汉宣帝在这里建乐游庙,此地又称乐游苑,也称乐游原,是登高远眺的游览区。[2]向晚—— 傍晚。意不适——心情不愉快。 [3]驱车——乘车。古原 ——即乐游原。[4]只是——但是。末两句,只说夕阳,不说自己,借景抒情,很有余味。

  赵 嘏(一首)

  赵嘏(gǔ古),字承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会昌二年(842)进士。曾为渭南尉。

  他的诗歌,有些语意幽静而深远,耐人寻昧。下面一首便是一例。

  寒 塘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1]。

  乡心正无限[2],一雁度南楼[3]

  。

  【说明】这首诗描写作者在异乡逢秋思归的情景。

  【注释】[1]坐—因。首两句说,早晨临水梳发,因寒塘而看见深秋的景色。 [2]乡心——怀乡思归的心情。 [3]末句写孤雁南飞,衬托作者的“乡心”。

  李群玉(一首)

  李群玉,宇文山,澧州(今湖南省澧县)人。曾为弘文馆校书郎。

  他的诗歌,内容不够丰富,但有些旅游作品情思真挚婉转,境界幽冷,语言清丽。

  引 水 行

  一条寒玉走秋泉[1],引出深萝洞口烟[2]。

  十里暗流声不断, 行人头上过潺湲[3]。

  【说明】这首诗描写古代山区的一项水利工程,贽扬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诗的比喻新颖,有声有色,形象鲜明。

  【注释】[1]寒玉——碧玉似的竹筒。首句说,一条碧玉似的竹筒里奔流着秋天的泉水。指岩洞中的泉水由竹筒引出来。[2]萝——藤萝,佃匐茎。烟——形容洞口冒出的水雾。这句写引出水来的洞口。洞口周围攀满藤萝,弥漫着一团水雾。 [3]暗流——指在竹筒里奔流的水。行人——过往的人。潺湲 (chányuán蝉元)——水声。末两句写,引水工程能把水引向远处和高处。

  皮日休(二首)

  皮日休(约834一约883),手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出身于贫苦家庭。咸通八年(867)进士。曾为著作郎、太常博士、毗(pí皮)陵副使。后参加黄巢的农民起义部队,为翰林学士。

  他是晚唐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中揭发和抨击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椽媪(ǎo袄)叹》是他的代表作。诗风朴质刚健。他常在诗歌中说道理,发议论,致使形象不够生动鲜明。

  钓 侣[1]

  严陵潍势似云崩[2],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溅篷寒不睡, 更将枯蚌点渔灯[3]。

  【说明】本题原作共二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选取生活的一个断片,描写一个钓人夜渔归岸,住在船里的情景,反映渔民的贫寒生活,并表示深切的同情。

  【注释】[1]钓侣——钓鱼的同伴,即作者看到钓鱼的人。[2]严陵滩——浙江省富春江畔河滩,这滩以东汉严光(子陵)的名字为名,滩上有钓鱼台。云崩——形容激浪撞到险濉上,好象白云崩散一样。[3]烟浪——形容浪打在渔船上.,激成象烟雾一样的细小水珠。更将——又拿。枯蚌一蚌壳。末两句写,钓鱼的人在船里冻得不能入睡,又拿出蚌壳添上油点起灯来。

  汴河怀古[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2]。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3]。

  【说明】这首怀古诗,通过形象性的议论,评判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罪,表示对隋朝灭亡的看法,借以警告唐统治者。

  【注释】[1]汴(biàn变)河——是当时运河的一段,从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起,至江苏省中部接邗(hán含)河上。[2] 赖通渡——依靠它通水。首两句说,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开凿了这条运河,可是现在还是靠着它千里通水,运输货物。 [3]若——假如,水殿龙舟——指隋炀帝从洛阳到扬州游玩所乘的龙舟,其上有殿,故称水殿。龙舟有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面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装饰得极为富丽堂皇。除炀帝乘的龙舟外,还有随从船只几千艘,征调八万名船工在河堤上牵引着前进。较——减。不较多——差不多。末两句说,假如随炀帝不造水殿龙舟供自已享乐,单就开凿运河一事来看,同夏禹疏河治水的事相比,他的功绩也是差不多的。言外之意,隋朝的灭亡,不应该归罪于开凿了运河,而应该归罪于统治者的荒淫旦夕奢侈和残酷凶暴。

  曹 邺(二首)

  曹邺(816--约875),字邺之,桂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大中四年(850)进士。曾为祠部郎中、洋州刺史。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战斗性。诗风刚健质朴,语言口语化,具有歌谣色彩。

  官 仓 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1]。

  健儿无粮百姓饥[2],谁遣朝朝入君口[3]?

  【说明】这首诗借写官仓鼠消耗粮食,讽刺那些贪暴腐败的封建官吏,同情遭受剥削的农民。本诗比喻贴切,极为形象生动。

  【注释】[1]官仓——官府的粮仓。亦不走——也不跑。首两句写官仓鼠的肥大和毫无顾忌的情状。 [2]健儿——指保卫国土的士兵。这句说,战士和老百姓忍饥挨饿。 [3]遣——使得。朝朝 天天。君——表面上说官仓鼠,实际上说封建官吏。

  筑 城 词

  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1],

  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2]!

  【说明】本题原作共三首,此选第二首。这首诗运用暴露的手法,通过筑城反映晚唐徭(yáo摇)役非常繁重,致使农民家破人亡,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慨,对农民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本诗用双音词描状,气氛凄惨,感情悲痛。

  【注释】[1]呜呜——象声词,乌鸦的叫声。啄(zhuó浊)——鸟类用嘴叩击取食。轧轧(yà亚)_____象声词,车动的声音。首两句说,空中,飞着吃死人的乌鸦;地上,人推着车,往城墙上搬运土石。[2]得归——许可回家。

  陆龟蒙(二首)

  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曾为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

  他是晚唐的文学家,散文和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诗歌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景物描写,也有讽刺统治阶级的。七言绝句风格爽利,形象鲜明。

  怀宛陵旧游[1]

  陵阳佳地昔年游[2],谢眺青山李白楼[3]。

  惟有日斜溪上思, 酒旗风影落春流[4]。

  【说明】这首山水诗,作者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镜头,突现宛陵的优美风光。

  【注释】[1]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县。旧游——指旧日游览之地。[2]陵阳——山名,在今宣城县北,这里指代宛陵。[3]谢眺(tiǎo挑)——南朝齐著名诗人,任宣城太守,在陵阳山麓建楼,后人称“谢公楼”或“北楼”。李白——唐代大诗人,安史之乱时,他曾躲避在宣城。由于他非常喜爱这里的风景,怀念诗人谢眺写过《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等优美的诗篇。这句说,谢眺在青山(陵阳山)上建楼,李白登楼观赏青山,作诗吟咏。[4]溪——指勾溪和宛溪。末两句说,宛陵的风景处处绝佳,其中最令人怀念的是,春天的落日照耀着清清的溪水,卖酒家的旗幌予,迎风飘扬,倒影在水波里。

  新 沙[1]

  渤澥声中涨小堤[2],官家知后海鸥知[3]。

  莲莱有路教人到, 亦应年年税紫芝[4]。

  【说明】这首诗用衬跌的手法,借写海边刚刚涨成的沙洲,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无孔不入,寄托对农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注释】[1]新沙——海边刚淤成的沙洲。 [2]渤澥(xiè械)——渤海的古称。声——指海潮声。堤(dī低)——本来是沿河或沿海防水的建筑物,这里指沙洲。[3]这句说,渤海边的新沙洲,本来生长在海里的海欧应该最先知道,可是抢先发现的却是官府,他们盘算在这里征税。[4)蓬莱——传说中仙人所居住的海岛。紫芝——紫色的灵芝草,传说中的一种仙草。末两句说,假使仙岛有路可通,能派人到达那里,也要年年征收仙草税。第三句衬垫,末句点出正意。

  黄 巢(二首)

  黄巢(?一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县西南)人。出身于盐商家庭。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对唐朝统治者的残暴腐败非常不满,领导农民起义,队伍从几千人发展到五十万人,广明元年(880),攻陷了当时京城长安,建立大齐国,称皇帝,年号“金统”,后失败,自杀于莱芜东南的狼虎谷。

  题 菊 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1]。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2]。

  【说明】这首托物言志的诗,借咏菊抒发了作者的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心,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和蔑视。

  【注释】[1]飒飒(sà撒)——象声词,风声。满院栽——即“满院开”的意思。蕊一花心。蕊寒香冷——菊花在深秋开放,天寒风冷,花蕊和花香显出寒意。首两句比喻当时腐败萧条.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2]他年——将来。青帝——古代传说主管春灭的神。报——这里是“让”,“教”的意思。一处——一块儿。末两句比喻自已有一天取得政权,就会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温暖的春天。

  菊 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1],我花开后百花杀[2]。

  冲天香阵透长安[3],满城尽带黄金甲[4]。

  【说明】这首诗借赞咏菊花,抒发了作者变革现实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要求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强烈愿望。

  【注释】[1]九月八——指夏历九月八日。重阳节在九月九日,古代有登高赏菊的传统风俗。这里说“九月八”,是_为了押韵。[2]我花开——指菊花怒放,出喻劳动人民起义。百花——比喻封建统治阶级。杀——衰败,枯萎,比喻统治者都被打倒。[3]香阵一阵阵香气。透——渗透,弥漫。长安——唐朝的京都。这这比喻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队伍将浩浩荡荡地开进长安城。 [4]带——披上。黄金甲——菊花的别名,语意双关,既形容菊花的颜色,又比喻农民起义军的作战服装。

  钱 珝(二首)

  钱珝(xǔ许),字瑞文,吴兴(今浙江省吴兴县)人。乾宁六年(898)进士。曾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后被贬为抚州司马。主要作品是《江行无题一百首》。

  江行无题

  一

  兵火有余烬[1],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2]。

  【说明】本题原作共一百首,此选第四十三首。这首诗描写兵乱后农村破落,人烟稀少,原野荒凉的景象,谴责唐末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从写景中抒情,含蓄蕴借。

  【注释】[1]烬(jìn浸)——指战火烧剩下来的灰。[2]晓渡-一清晨乘船过河。残月——清晨将落下去的月亮。末两句说,清晨没有人争着乘船过河,只有残月落向凄凉的沙滩。

  二

  远岸无行树, 经霜有半红[1]。

  停舟搜好句[2],题叶赠江枫[3]。

  【说明】这是《江行无题》中的第八十三首。这首诗描写秋天江枫的美丽可爱,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诗先描静景,后写动态,静动相映衬,使画面富有生意。

  【注释】[1)无行(háng杭)——没有一定的行列。首两句说,远望江两岸东一棵、西一棵的枫树,叶子经霜后有一半由绿色变成红色。 [2]搜好句——寻求精美的诗句。[3]末句说——在红叶上写诗赠送给江岸上的枫树。

  聂夷中(二首)

  聂夷中(837一约884),字坦之,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出身于贫寒家庭。成通十二年(871)进士。曾为华阴县尉。

  他是晚唐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中,同情劳动人民,讽刺统治者的骄横淫逸生活,《伤田家》是千古流传的名篇。他的诗歌,情深意长,形象丰满,语言朴素生动。

  田 家

  父耕原上田[1],子劚山下荒[2]。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3]。

  【说明】这首诗描写种田人家父耕子垦的辛勤劳动,揭露官府掠夺农民的狰狞面目。言简意赅,感情愤激。

  【注释】[1]原上田——平原上的田地。 [2]劚(zhǔ主)——开垦。荒——荒地。[3]禾未秀——稻禾还未开花。末两句说,六月里的稻禾还没有开花,官府就建好粮仓.准备征收租税。

  公 子 行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1]。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2]。

  【说明】这首诗,讽刺了富家子弟的无知行径·

  【注释】[1]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青楼——富贵人家住的华美楼房,青楼下面临西园。青楼道——即西园道。首两句写公子家园的阔气。[2]去——除掉。之——代“禾”。末两句说,花下面生长着一棵禾苗,公子把它当作毒草除掉了。

  曹 松(一首)

  曹松,字梦征,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附近)人。光化四年(901)进士,时巳七十余岁。曾为秘书省正字。

  他的诗歌,风格清淡,意境幽深,时有佳旬。

  己亥岁感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1]?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功万骨枯[2]。

  【说明】奉题共二首,此选第-首。己亥岁是唐僖宋乾符六年(879)。这时正是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进入高潮,唐统治者对起义军进行血腥镇压,诸将相互争功,竞取候位。己亥年,镇海(在浙江省东部、甬江下游)节度使高骈(pián蹁)因镇压黄巢起义军而获得唐王朝的奖励。作者对此事深有感触,便直抒胸臆,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对唐王朝的不满和对好战将领的讽刺。

  【注释】[1]泽国——江浙地区的河流、湖泊很多,称为泽国。生民——百姓。樵苏——取柴草,这里是“生活一的意思。首两句说,水乡泽国已划进作战区城,百姓有什么办法快乐地生活呢?[2]君、将——都指高骈。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有时土地)或称号给予亲属、臣属。候——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术两句说,请你不要再说立功封侯的事了,一个将帅成了功,千万军民就要丧先生命,变成枯骨。

  章 碣(一首)

  章碣(jié杰),桐庐(今浙江省桐庐县)人。中过进士,后飘泊江湖。

  他的诗歌中,有的构思新奇,感情激愤,语言尖锐沙泼辣。

  东都望幸[1]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2]。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3]。

  【说明】这首诗借写宫女的怨恨,深刻讽刺唐代科举制度中的吃私舞弊的现象。诗中把应考者比怍望幸的宫女,主试官比作君王,因行贿而被录取的人比作美人。

  【注释】[1]东都——指洛阳。幸——古时指君王到达某地。 [2]修——饰,佩带。殊翠——佩带的首饰。上高台——登上高台望君王来临。眉月——眼眉如同月牙儿。连娟——形容眼眉俊美的样子。首两句写宫女懒得修饰打扮和因怨恨而紧锁双眉的情态。[3]纵使——即使。东巡——指君王从京都长安到东都洛阳城来。末两句说,即使君王来到铬阳,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他亲自带领着心爱的美人来了。

  崔道融(一首)

  崔道融,荆州(今湖北省长江南江陵一带)人。曾为永嘉县令、右补阙。

  田 上

  雨足高田白[1],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2]。

  【说明】这首诗是一幅形象鲜明的速写画。作者描写一农民因生恬所迫,在雨夜拚命耕田的情景,从侧面反映封建剥削的残酷,置农民于死地,表示对农民的悲惨遭遇的同情。

  【注释】[1]足——充足,满。白——指田里积满雨水。首句说,太雨落满高处的田地,遥望白茫茫一片。[2]殊——很。末句说,东方竞没有放亮,即离天明还很远。

  罗 隐(三首)

  罗隐(833--909),原名横,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县)人。曾为节度判官、著作佐郎、钱塘令,官至谏议大夫。

  他对当时黑晴腐败的政治极为不满,写了很多政治讽刺诗和咏物诗,语意含蓄深刻,很有战斗性。下面所选的三首诗体现了这个特点。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1]。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2]?

  【说明】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蜜蜂比喻农民,辛勤劳动的果实被地主阶级剥夺去,终年空忙。

  【注释】[1]不论——无论。占——占领。首两句写,蜜蜂采花粉不易,飞遍了平地和山峰,比喻农民给地主耕种田地的艰苦。[2]末两句写,蜜蜂把百花粉酿成甘甜的密计,自己却不能享受,比喻农民种田打下的粮食,都交了租税,终年不得温饱。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1]?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2]!

  【说明】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见天降大雪,触景生情,抒发感慨,同情挨饿受冻的穷人。议论十分精辟。

  【注释】[1]瑞(ruì锐)一旧时指吉祥,好预兆。古人称雪为瑞雪。首两句说,平常都说瑞雪兆丰年,但到了丰年时,事实究竟是怎样呢?言外之意,即使使是丰年,穷人也不免要挨饿的。[2]宜——应当。末两句说.长安城里有穷人,即使是瑞雪也不应当下得太多了。言外之意,眼前正是寒冬,穷人在受冻挨饿,雪下得太多了,更增添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困苦。

  感弄猴人赐朱绂[1]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2]。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3]!

  【说明】黄巢起义军占领了唐朝的京都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有一个耍猴的艺人随行。他驯养的猴子很懂事,能象五臣一样地站班朝见。唐僖宗很喜欢它,就下令给弄猴人一件绯袍,称他为“孙供奉”。于是,弄猴人便做了大官。作者根据这件奇闻和他屡试不中的亲身经历,感到当时的读书人还不及弄猴人,便写了这首诗,抒发不满的情怀,讽刺最高封建统治者。

  【注释】[1]朱绂(fú福)——唐朝大官系印纽的又红色的丝绳。这里指红袍子。[2]就试——参加科举考试。作者曾经考过十次进士,都不中。五湖烟月——指罗隐家乡的优美风光。奈——无奈。违——离别。首两句说,自已十多年来忙着参加考试.无可奈何地离别了家乡的优美风光。[3]何如学取——怎幺能学得。孙供奉—一指这个耍猴的人。猕猴又名猢狲,“孙”与“狲”同音。“供奉”,依靠一种本领给皇帝当差的官。一笑君王——即君王一笑。著绯(fēi飞)——穿上红袍子。绯——红色,这里指红袍子,末两句说,怎么能学得孙供奉那样,引逗皇帝一笑,就穿上官服,在朝廷里当上大官呢!

  来 鹄(一首)

  来鹄(hú湖),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附近)人。他曾考进士,没有考中。他的诗歌中,有关切劳动人民疾苦之作。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1],映水藏山片复重[2]。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3]。

  【说明】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抓住景物的动态特点,描写空中多变的旱云,从侧面烘托出农民盼望雨水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把作者的高尚思想感情写了进去。

  【注释】[1]千形万象——形容旱云的憎形状。竞——居然。

  空一一指不带雨的空云。[2]映水藏山——近水的云影和远山的浮云。片复重——一片一片复又重重叠叠。[3]悠悠——形容旱云从容不迫。奇峰——形容旱云象奇形怪状的山峰耸立在天空。

  韦 庄(一首)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乾宁元年(894)进士,时年已近六十岁。曾任校书郎、左补阙。后至四川投奔藩将王建,任掌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国号蜀,韦庄为宰楣。

  他是晚唐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歌,情致缠绵,风格柔婉而新丽,发人深省。下面选的一首诗具有这个特点。

  金 陵 图[1]

  江雨霏霏江草齐[2],六朝如梦鸟空啼[3]。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4]。

  【说明】这是一首凭吊古迹的诗。作者借描写金陵的风景画,吟咏六朝的兴亡,感伤唐帝国衰微的现实,寄托自己的哀愁。

  【注释】[1]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图——风景画。[2]霏霏(fēi非)——雨很盛的样子。齐——茂盛,整齐。[3]六朝——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的京城都设在金陵。这句说,历史上的六个朝代都如同幻梦一样地过去了,只有鸟儿正在那里白白地啼叫。[4]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附近,是六朝时皇帝住的城。烟——柳绿蒙蒙的样子。末两句说,台城的扬柳对六朝的兴亡毫无感触,照旧绿蒙蒙地笼罩着十里长堤。

  郑 谷(一首)

  郑谷,宇守愚,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县)人。光启三年鄠(887)进±。曾为鄠(hù护)县尉、都官郎中。

  他的诗歌,格调轻巧清快,受人赏识。

  贫 女

  尘压鸳鸯废锦机[1],满头空插丽春枝[1]。

  东邻舞妓多金翠, 笑剪灯花学画眉[3]。

  【说明】这首诗描写劳功妇女的贫困生活,并以舞女作反衬,揭露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本诗把正面描写与反面衬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深刻。

  【注释】[1]鸳鸯、锦机——即鸳鸯锦机,又叫鸳机,是一种绣锦的工具。废——停放不用。首句写贫女无钱购买原料,鸳机停放不用,上面落满了灰尘。 [2]丽春——花名,又名虞美人,初夏开花,四个瓣儿,有紫、红,白等色,非常艳丽。这句写贫女在困苦和寂寞的生活中,空自在头上插丽春花。[3]舞妓——旧时以跳舞为职业的女子,供统抬者观赏。金翠——指金银翠玉的装饰品。画眉——古代女子用黛(青黑色的颜料)描抹眼眉。末两句说,东邻的舞女拥有许多金银翠玉装饰品,笑着剪下灯花,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描画眼眉。

  张 乔(一首)

  张乔,池州(今安徽省青阳县)人,咸通年间进士。

  促 织[1]

  念尔无机自有情,迎寒辛苫弄梭声[1]。

  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盆家壁下鸣[3]。

  【说明】逮首诗借写促织的叫声,同情贫女的辛勤劳动,讽刺贵族妇女坐享其成。本诗借咏物来言情,既切合所咏之物,又含义深刻,作者的高尚思想感情寓于其中。

  【注释】[1]促织——又名蟋蚌,俗叫蛐蛐儿,秋天呜叫,如同织布梭声.好象催促人织布。 [2]尔——你。首两句说,想到你虽然没有织布机,却很多情。迎着寒秋发出飞梭一样的声音。[3]椒(jiāo焦)房——汉朝的宫殿名。椒房金屋——泛指富贵人家。何曾识——并不知道。末两句说,那些贵妇人并不知道织布的辛苦,你不到那里去,却偏偏在贫穷人家的墙脚下叫个不停。

  贯 休(一首)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一字德远,婺(wù务)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到处游历,后定居西蜀,受到蜀王王建的礼遇,赐号“禅月大师”。

  他的诗歌,有的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生话,语言朴素。

  公 子 行

  锦衣鲜华手擎鹘[1],闲行气貌多轻忽[2]。

  稼穑艰难总不知, 五帝三皇是何物[3]!

  【说明】本题愿作共三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作者选取一个特写镜头,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的形象,嘲讽统治者的放纵奢侈生活和内心的空虚。

  【注释】[1]擎(qīng情)——举,向上托。鹘(hú湖)——鸟名,性凶猛,可以驯养来帮助打猎。首句说,公子哥儿穿着鲜艳华丽的绣花绸衣,手上举着打猎用的鹘鸟。[2]闲行——闲逛。气貌——作风习气。轻忽——轻浮。[3]稼——播种谷物。穑(sè色)——收割谷物。称穑——泛指农业劳动。五帝——指上古时的五个皇帝:饮羲、神农、黄帝、小皞(hào号)、颛项(zhuān xū砖徐)。三皇——夏禹、商汤,周文武。他们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开国的国君。末两句写他完全不懂农事的艰苦,也不知道五帝三皇是什么。

  杜苟鹤(二首)

  牡苟鹤(84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dài带,今安徽省石埭县)人。大顺二年(891)进士。朱温篡唐称帝后,他为翰林学士。他是晚唐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在诗歌中,揭露和讽刺当时的黑暗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富有

  强烈的战斗精神。其诗形象非常鲜明,语言通{}}浅近。

  田 翁

  白发星星筋力衰,种田犹自伴孙儿[1]。

  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饥[2]。

  【说明】这首诗描写一个老农的贫苦生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农民的罪行。

  【往释】[1]星星——形容白发稀疏而短小。筋力——身体。犹——还。伴——陪同。首两句写老农年迈体衰,还挣扎着同孙儿在田里干话。[2]官苗——指官府的青苗税。庄稼没有成熟就要交纳赋税,这是封建统治者剥削农民的一种方式。平平—— 公平合理。任——任凭。末两句写官府的赋税名目繁多,并且不公平合理,即使是丰收年月,农民也要忍饥挨饿。

  再经胡城县[1]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2];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3]。

  【说明】这首诗通过作者两次经过胡城县所闻所见,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贪残横暴,依靠残酷地剥削人民来养肥自己的罪行。首两句写广度,摆出恶果;末两句写深度,揭示原因。读了令人发指。

  【注释】[1]再经——第二次经过。胡城县——在争安徵省阜阳县西北。 [2]首两句说,去年曾经经过胡城县,已经听到百姓想声载遭。[3]县宰——县官。朱绂——唐朝大官系印纽的大红色的丝绳。按着唐朝的制度,县官够不上用“朱绂一。“加朱绂”,是因为县官为皇帝效劳有功,朝廷给他的破格赏赐。生灵——生民,人民。末两句说,这次重来,看到县官加了“朱绂”,过是用人民的鲜血染成的。

  韩 偓(一首)

  韩偓(844—923),字致尧,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龙纪元年(889)进士。曾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官。后因朱温排挤,被贬为濮州司马。

  他敢于同黄巢起义军的叛徒朱温斗争,是一位比较有气节的人。他的诗歌,有一部分反映了一定的现实生活。在一些小诗中,讲究色调新鲜,以画入诗。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

  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1]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2]。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3]。

  【说明】这首诗描写从沙县到龙溪县一带,在泉州军过后,农村呈现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揭露唐末军阀混战,涂炭百姓,破坏生产的罪恶。本诗景中含情,境界全出,能换起读者的联想。

  【注释】[1]沙县,龙溪、泉州——都在今福建省境内。抵——到选。值——逼到,泉州军——即泉州军阀所属的部队。[2]潺湲——水声。首两句说,水声潺湲,夕阳残照;树庄里没有鸡犬,只有叫声悲惨的野鸟。[3]落—村落。寒食——寒食节,白天不烧火做饭,晚上不点灯。烟——炊烟。末两句写,许许多

  多的村庄都象寒食节一样没有人姻,只剩下了空村落。

  卢汝弼(一首)

  卢汝弼(bì必),字子谐,范阳(今北京市)人。景福年间进士。曾为祠部员外郎等官,后依附李克用,为节度副使。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1]。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2]。

  【说明】本题原作共四首,此选第一首。这首诗描写战士防守边疆的艰苦生活,歌颂他们奋勇作战的爱国精种。语意新颖,情景交融。

  【注释】[1]逆风——北风。刀瘢(bān班)——刀砍的伤疤。窟——这里指低洼有永的地方,军队在这里饮马,也叫饮马窟。首两句说,北风卷着大雪,冻透了战士的伤疤.坚冰封着长城脚下的饮马湾,显得更加寒冷。[2]火——指烽火台上报蒈的烽火。贺兰山——在河套附近,是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这里指边疆。末两句说,半夜里看见报告敌情的烽火,同时齐心保卫贺兰山。

  蒋贻恭(一首)

  蒋贻(yí谊)恭,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性格耿直,敢言。其诗大多是讽刺诗。

  咏 蚕[1]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2]。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3]。

  【说明】这首诗,作者运用反衬的手法,描写蚕妇的悲惨命运和穷苦生话,讽刺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腐化生括。

  【注释[1]咏蚕——咏叹养蚕缫丝的妇女。[2]盈——充满。缫(sāo骚)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茧丝。首两句写养蚕缫丝的妇女的辛勤和怨恨。[3]但贪——只贪图。鸳鸯(yuān yāng渊洋)——水鸟名,羽毛颜色美丽,雌雄常在一起。末两句写贵妇人不顾蚕妇缫女的死活,一味贪图享乐。

  郑 遨(二首)

  郑遨(865—939),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人。唐末考进士,没有考中,便隐居少室山,当了道士,后又移居华阴(在今陵西省),种田自给。他在诗歌中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

  富 贵 曲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1]。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2]。

  【说明】这首诗通过描写美人头上的装饰品,讽刺权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揭露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末两句扣“珠翠”议论,切中要害。

  【注释】[1]美人——权门贵族的妇女。间——相杂。珠翠——珍珠和翡翠,都是贵重的首饰。[2]岂知——哪里知道。两片云——美人头上的两片发鬓镶满珠翠,好象两片彩云一样。戴却——戴掉。末两句写美人首饰的昂贵价值和由来。

  伤 农[1]

  一粒红稻饭, 几滴牛颔血[1]。

  珊瑚枝下人[2],衔杯吐不歇[4]。

  【说明】这首诗,作者以活生生的事实来揭露和讽刺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并深为农民伤心。

  【注释】[1]伤农——悲伤农民。[2]红稻—— 一种特殊的红色精米。牛颔(hàn汗)——牛的下巴颏(kē)首两句用牛拉犁被子套强磨破下巴来描写农民生产一粒粮食的艰难辛苦。[3]珊瑚——许多珊瑚虫所分泌的石灰质外骨骼,聚集在一起,形状象树枝,多是红色,可供人放在几案上玩赏,也可以做装饰品。珊瑚枝下人——指高官贵人。[4]衔(xián贤)杯——指在宴会上饮酒。末句写,高官贵人在宴会上任意吐掉用精米酿成的美酒。

  孟宾于(一首)

  孟宾于,宇国仪,连州(今广东省阳山县)人。天福杯九年(944)进士。南唐时为涂阳令等官。诗中有讽刺统治者之作。

  公 子 行

  锦衣红夺彩霞明[1],侵晓春游向野庭[2]。

  不识农夫辛苦力, 骄聪踏烂麦青青[3]。

  【说明】这首诗描写王孙公子春游,马踏麦苗,任意糟踏庄稼,讽刺他们好逸恶劳和仗势欺压百姓的罪行。

  【注释】[1]首句说,公子穿着华丽的绸表,光彩夺目,好象彩色的云霞一样鲜明。[2]侵晓——拂晓。野庭——田野。[3]识——理会。骄聪——壮健的青白色的花马。也可解作横冲直撞的马。末两句写公子蛮横无理、纵马乱踏青苗的情状。

  葛鸦儿(一首)

  葛鸦儿,身世不详。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非常贫穷的劳动妇女。

  怀 良 人[1]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2]。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3]。

  【说明】这首诗通过肖像和心理活动,描写一贫家妇女盼望丈夫归来,反映唐末动乱时农村劳动力被迫背乡离井,妇女无法维持家庭生活的惨状。语意含蓄蕴借,感情十分真挚。

  【注释】[1]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2]蓬鬓——象蓬草一样枯乱的鬓发,荆钗——木制的钗。世所稀——人间少有。首两句写贫妇的困苦生活。 [3]胡麻——芝麻。好种——恰好应当下种了。古代传说,种胡麻时,必须夫妇两手同种,才能长得茂盛,收获加倍。因此,妻子盼望丈夫归来。末两句写贫妇思念丈夫的痛苦心情。